[发明专利]薄吸湿制品无效
| 申请号: | 97197644.9 | 申请日: | 1997-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229349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22 |
| 发明(设计)人: | T·H·吉尔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F13/15 | 分类号: | A61F13/15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幼平,黄力行 |
| 地址: | 美国威***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吸湿 制品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吸收和保持人体渗出物的薄吸湿制品以及用来测量吸湿制品的压扁回复值的设备。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能在使用中减少体液漏泄的薄卫生巾。
发明背景
吸湿制品,如卫生巾、失禁衣着、失禁护垫,等等,都是设计用于穿用在妇女会阴邻近,以吸收体液如月经、血、尿和其它排出物。这类制品中的某些设计成具有充足的吸湿能力,以在月经经期穿用,而另一些则是穿用在月经期前后来吸收少量的体液。当前,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普遍厚度约5mm或更小的薄吸湿制品是较理想的。尤其是年青妇女喜欢穿用薄吸湿制品,因为它们在紧贴身的衣着下更为审慎隐蔽,而且不会像厚的吸湿垫那样限制身体运动。
为了给消费者以薄而仍具有充分吸湿能力的吸湿制品,一些厂商在其制品中添加了超吸湿件。虽然超吸湿件能在足够吸液时间中有能力吸收大量的体液,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存在两个主要缺点。首先,许多超吸湿件的吸湿率很慢,这在吸湿制品为大量体液所隔绝时几乎无助于减少漏泄。这种漏泄问题在薄卫生巾中更为显著,因为任何聚积于体侧罩件上的体液在其被吸收到下层吸湿件之前更常常会从侧边流出。其次,绝大多数吸湿制品是昂贵的,应用它们会加大成品的总成本。
薄吸湿制品的另一个常见的缺陷是较硬,因而在位于使用者的两腿之间时会有不舒适感。较硬的性质对于两腿之间只有很窄间距体形的妇女而言尤为不利。薄吸湿制品对于穿用者最好是既柔韧又舒适的。
现在已然发明了含多层吸湿结构的薄吸湿制品,它能减少漏泄,而且穿用时非常舒适。
发明概述
简单地说,本发明涉及例如薄卫生巾之类的薄吸湿制品,它设计成在穿用中来减少体液漏泄的。本发明还公开了用来测量吸湿制品压挤回复率的设备。这种吸湿制品包括透液罩、不透液挡件和位于此罩和挡件之间的吸湿件。此吸湿制品的压挤回复率值至少约15mm,湿负荷值至少约300g,应力值小于约100g/mm,厚度约5mm。
还说明了用来测量吸湿制品的压挤回复率的设备。此设备包括的测试机具有第一和第二臂,而其中至少一个臂是可动的。此设备还包括在一端安装在第一臂的第一框架件。第一框架件有一个肩部件带有从其向外延伸的第一杆。此设备还包括在一端安装在第二臂的第二框架件。此第二框架件有一个肩部件带有从其向外延伸的第二杆。第一和第二框架件互连成使得第一和第二杆相分开而能让吸湿制品位于其间。第一框架件脱离开第二框架件的运动促使吸湿制品沿侧向在肩部件之间受压。然后除去所加的力使吸湿制品能向外朝其原始横向尺寸扩展。侧向回复量称作“压挤回复率”,此值被测量和记录。
本发明的总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吸收和保持人体渗出物的薄吸湿制品以及用于测量吸湿制品的压挤回复率的设备。本发明的更明确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薄卫生巾,它能吸收和保持包括月经在内的体液,同时能在使用中减少体液漏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厚度约小于5mm的薄吸湿制品。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从侧向压挤而后测量和记录吸湿制品所能回复的量的设备。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具有由微孔织物的多层结构形成的吸湿件的薄吸湿制品。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不含超吸湿件的廉价的薄吸湿制品。
本发明的其他的目的与优点,对本行业的人士来说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和附图获得理解。
附图的简要描述
图1是具有多层吸湿结构的薄吸湿制品的部分剖面的透视图;
图2是此薄吸湿制品沿图1中的2-2线截取的横剖图;
图3是具有由多块垂向码放的片料形成的多层吸湿结构的薄吸湿制品的另一实施例的横剖图;
图4概示出此多层吸湿结构的另一实施例,表明的多块垂向码放的片料中形成有流体通道;
图5概示出此多层吸湿结构的又一实施例,表明单一片料折叠成手风琴式并具有在其中形成流体通道的多面构型;
图6概示出此多层吸湿结构的再一实施例,表明多块垂向码放的片料布置成矩形构型,而每片中至少形成有一个狭缝;
图7概示出此多层吸湿结构的又一实施例,表明多块垂向码放的片料布置成三角形构型,而每片中至少形成有一个狭缝;
图8是处于敝开位置的设备的前视图,表明有未压挤的吸湿制品位于第一和第二框架件之间并且装附到测试机上;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未经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976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