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信设备中的装置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7197110.2 | 申请日: | 199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227695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01 |
发明(设计)人: | T·贝里格伦;J·奈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3/62 | 分类号: | H04Q3/62;H04M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天正,李亚非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信设备 中的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信设备中的装置和方法,并且具体涉及通过公用电信网连接两个相互关联的交换单元的方法、包括至少两个这样的交换单元的装置、以及这样的交换单元。
现有技术的状态
在涉及专用交换单元(如联合交换机(corporate exchange))的电信领域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且这发生在几种不同的交换单元连接到公用电信网并且希望这些交换单元对于用户象一个单一的交换机那样工作的情况下,即一个交换单元中用户可以访问的额外信息可以通过公用电信网传送到系统中的其它交换单元的情况下。众所周知,这可以通过两个这样的交换单元之间的租用线路实现。然而,由于这条线路经常是不用的,所以这是一种高成本的解决方案。
US-A-5212691揭示了两种通过ISDN网互连的PBX(用户小交换机)。在这些PBX之间,许多虚直达中继线可以通过ISDN网连接。这些线路中的一条构成了两个PBX之间的信令信道,而其它线路则构成了语音信道线路。这些虚电路是根据日历数据建立的,如哪一天以及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US-A-5422943揭示了包括几个由ISDN网互连的PBX的网络。语音和数据都可以在网络上传输。
EP-A2-584537揭示了使用ISDN网对用户交换机进行互连。交换机之间传输的信令信息是通过分组交换连接完成的,而语音业务则基于基本速率类型连接。
EP-A2-641140揭示了虚拟联合网络,其中特定的电话呼叫信令信息在用户交换机之间是用数据消息的形式传输的,它与电话呼叫在相同的信道内传输。
发明的描述
本发明处理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公用电信网来互连联合网络中的至少两个交换单元以便传送联合网络的专用信息,而不需使用交换单元之间的租用线路,并且也不需使用在任何语音信道上的联合网络专用信息的编码。
本发明处理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在控制交换单元之间的连接的建立时间以及数目的同时,进一步互连至少两个交换单元以传送联合网络专用信息。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公用电信网互连联合网络中的两个交换单元,以便传送联合网络专用信息而不需使用租用线路。
这些问题是通过这样的事实解决的,即当要在两个交换单元之间建立呼叫时,如果尚未为先前正在进行的呼叫建立专用信令信道,就通过公用网建立这样一个信令信道,这样联合网络专用信息就能够在信令信道上传输。
因此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解决:
在第一交换单元检测由连接到第一交换单元的第一用户对连接到第二交换单元的第二用户的建立请求,如果不存在这样的信令信道则根据所述检测通过网络为这两个交换单元建立一个确定的信令信道,以及在两个交换单元之间建立一个语音信道,以便建立第一和第二用户之间的呼叫。
这些问题还是通过这样一个交换单元解决的,用户终端可以连接到该交换单元,并且该交换单元包括一个控制装置,它检测由连接到交换单元的第一用户终端提出的对连接到第二交换单元的第二用户终端的建立请求,并且如果尚不存在这样的信令信道的话,则根据所述检测,依靠信令通过公用电信网建立它的交换单元和第二交换单元之间的专用信令信道,并且还建立第一和第二用户信道之间的语音信道以建立它们之间的呼叫。
这些问题也是通过一种包括至少两个这样的交换单元的装置解决的。
本发明的优点是只在有信息传输时才互连两个交换单元,而其它时间在两个交换机之间不存在连接。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是,除语音连接外只多使用一个通过公用网建立在交换单元之间连接。这就提供了一个成本非常低的系统,因为通过公用网的连接仅在网络实际使用时才建立,并且在交换单元彼此相距非常远时不需要使用昂贵的租用线路或者昂贵的固定连接。此外,交换单元的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由于没有建立不必要的固定连接,使得交换单元更加灵活。
现在将使用优选实施例并参考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的描述
图1展示根据本发明的交换单元的原理框图,
图2展示连接到公用电信网的小型联合网络的原理框图,
图3展示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流程图,而
图4示意性地展示如何根据本发明产生信令。
优选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971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