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向盘式制动器和含有轴向盘式制动器的喂纱器无效
申请号: | 97193571.8 | 申请日: | 1997-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242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14 |
发明(设计)人: | 琼西姆·弗里茨森;库特·阿尔那·古纳·亚克伯森;拉斯·海尔格·高特弗里德·托兰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IRO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47/34 | 分类号: | D03D47/34;B65H51/2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征 |
地址: | 瑞典乌***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向 制动器 含有 喂纱器 | ||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轴向盘式制动器以及含有轴向盘式制动器的喂纱器。
在已知WO91/14032的轴向盘式制动器中,制动器用于制动由纺织机从喂纱器的储纱滚筒上进行旋转退绕的纬纱,在一个实施例中,相互接触的制动面准确地垂直于储纱滚筒的轴线。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装在储纱滚筒前侧的制动面准确地垂直于储纱滚筒轴线,同时,另一个制动面的形状是漏斗型制动元件的凸圆外沿,其中漏斗的角度大约为18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垂直于储纱滚筒轴线的制动面与储纱滚筒为一体。如果纱线从储纱滚筒的顶上退绕,纱线象时钟的时针一样旋转,然后从外边基本上沿轴向进入制动面之间。纱线由制动面制动,然后通过大约开在一个制动面的开口从中心进行退绕。在制动面垂直于储纱滚筒轴的实施例中,纱线偏转两个90°。在漏斗型制动元件的实施例中,纱线至少偏转90°。这种强偏转可能在非理想状态下对纱线施加了高负载并可能导致不确定的摩擦状态。因为制动面准确地垂直于储纱滚筒轴线,所以制动元件之一在储纱滚筒轴线上的对准中心不存在问题,然而,制动元件的横向位移可能导致两个制动面间相互接触的改变,其中横向位移是由施加在所述制动元件上的纱线张力的轴向分量而引起的。特别是,随着纱线的强偏转,当纱线进入制动面之间时,摩擦力取决于偏转角度,并随着所述偏转角度的指数函数增加,纱线的强偏转可能被叠加在制动面间实际的制动效果中。这可能导致很大比例的纱线断裂,尤其象廉价羊毛-或低品质棉纱这样易断裂的纱线。
在已知的EP-A-652312喂纱器的纱线制动器中,在圆周上连续延伸的制动面和截头圆锥外层的形状直接与所述喂纱器的储纱滚筒的圆形退绕边接触。所述的制动面截头圆锥外层的轴线大约与所述储纱滚筒的轴线相同。另一个制动面被所述的储纱滚筒的圆形退绕边限定,并且在所述的储纱滚筒轴线上,制动面被设计成与圆弧相配合的曲线。所述圆弧的中心位于所述储纱滚筒内,而在径向上大大地远离储纱滚筒轴线。截头圆锥制动面由变形带形成。在相对于储纱滚筒轴线精确的对准带中心,制动面间的接触区是完整的圆形。如果强迫纱线穿过接触区,就可能发生相对于储纱滚筒轴线的很小的横向位移或截头圆锥外层轴线的倾斜。接触区的几何形状会发生改变而不再为完整的圆形。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上面所述的轴向盘式制动器以及喂纱器,这些装置可以生产出具有良好结构的纱线,避免纱线强偏转,并且随着确定了制动面的准确相互对中,制动面间可以准确地相互对准中心。
所述的任务可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的特征和具有权利要求4特征的喂纱器而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喂纱器的轴向盘式制动器,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包括一根轴和绕着轴对称地可旋转设置的稳定制动面,制动面以预定的接触压力在轴向彼此压紧,所述的制动面在盘式制动器的外圆上开了一个入口间隙,所述制动面的下游具有一个中心退绕开口,所述的制动面设置在至少在轴向上可移动支撑的制动元件上,至少在所述制动面的接触区内,所述的一个制动面是一个凸球形,其球心至少近似在盘式制动器的轴线上,所述的另一个制动面是圆锥形,圆锥轴线与盘式制动器的轴线大致重合,并且在两个制动面的所述接触区内的圆锥母线是球形制动面基圆的切线。
根据权利要求4的一种用于纺织机的喂纱器,特别是用于抛射体织机或片梭/剑杆织机的喂纱器,所述的喂纱器包括从顶上退绕纱线的储纱滚筒,储纱滚筒的前端设有一个退绕区,退绕区限定了圆形导纱面,并且所述的喂纱器还包括一个在所述储纱滚筒前端与所述的储纱滚筒同轴的轴向盘式制动器,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包括制动面,制动面彼此轴向压紧形成了两个稳定的制动面,并且制动面绕着所述的储纱滚筒的轴线对称地旋转,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制动面的接触区内,所述制动面中的一个是一个凸球形,其球心至少近似处于储纱滚筒的轴线上,而另一个制动面是圆锥形的,其圆锥轴线近似与储纱滚筒的轴线重合,在所述接触区中圆锥的母线是球形制动面基圆的切线,所述圆锥母线的理论延长线大约与所述的纱线引导面相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IRO有限公司,未经IRO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935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长余辉高亮度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