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感应加热线圈无效
| 申请号: | 97191578.4 | 申请日: | 1997-0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207235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2-03 |
| 发明(设计)人: | D·克罗夫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伊化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6/36 | 分类号: | H05B6/36;H05B6/4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勇,张志醒 |
| 地址: | 英国英格***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感应 加热 线圈 | ||
1.侧面开口电磁感应线圈包括至少两个线圈分段(最好由导电管制作),电气上相互并联,其中每一个所说的线圈分段含有围绕线圈内轴拱起的靠近部分,围绕线圈内轴拱起的远离部分,基本上按线圈内轴同一方向延伸的将靠近部分和远离部分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分。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它们之间沿线圈内轴方向有间隔,其中第一个所说线圈分段让至少一个另外所说线圈分段的靠近部分被对准在第一线圈分段的靠近部分和远离部分之间的所说间隔中,同时所说的另外线圈分段的远离部分被对准在第一个线圈分段的远离部分的外边。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线圈,其中两个或更多,但最好不多五个的所说的另外的线圈分段同在所说空间中的它们各自的靠近部分以及在所说第一线圈分段外边的它们各自的远离部分对准。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线圈,其中每个接连的另外线圈分段的远离部分在上一个线圈分段远离部分的外边对准。
4.根据任一个前述权利要求的线圈,其中各线圈分段在大小和形状基本互相相似。
5.根据任一个前述的权利要求的线圈,其中所说的线圈分段的管子直径应不大于5mm,最好不超过4mm,更好不超过3.5mm,特别好的为2.8-3.2mm。
6.根据任一个前述的权利要求的线圈,其中每一个所说的线圈分段各个都由单独连续长度的有基本上均匀直径的所说管子制成。该管子被弯曲构成各个线圈分段。
7.根据任一个前述权利要求的线圈,其中每一个所说的线圈分段具有的围绕线圈的轴形成弓形的所说管子的总长度超过基本上按线圈轴相同方向伸长的长度。
8.根据任一个前述权利要求的线圈,其中管状的所说线圈分段的初端被并联连接到共用的冷却液入口歧管上,同时所说线圈分段的另外一端被并联连接到共用的冷却液出口歧管上,所说的歧管最好也连接到电气上相互并联的线圈分段的各端。
9.根据任一前述的权利要求的其侧面开口的线圈,其宽度至少20mm(优选至少25mm,再好的至少30mm),其深度至少20mm(优选至少25mm,再好的至少30mm),同时线圈沿线圈轴的长度至少40mm(优选至少45mm,再好的至少50mm)。
10.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的线圈,被配作为谐振的振荡回路组件的一个部分,可以与远距离的高频发生器电感应耦合,有与槽路相匹配的谐振频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线圈,其中所说的组件通过电导线的途径与远距离的高频发生器电感应耦合,导线长度至少为1m,优选为2m,再好为2.8到3.2m,该电导线途径最好结合或被结合于冷却液导管,可以传送冷却液,流入和流出线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的线圈,其中所说的发生器可以产生的频率低于1MHz,优选好的为低于500MHz,再好的为100到300KHz。
13.电磁感应加热的一个方法,其中根据任何一个前述的权利要求的线圈被高频发生器激励,可以被电磁感应加热的物体被放到线圈产生的磁场内,因而物体被感应加热。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可感应加热的物体与电导线相关联,最好是布线电气配线的部件,要设置得使导线基本上平行于线圈轴线方向伸长,故而对导线的感应加热最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的方法,其中可感应加热的物体包括一个受热可收缩的管状套管,它带有或装入可感应加热的磁性颗粒,要放置得使套管的管轴基本平行于线圈轴线,故而对套管的感应加热最大,引起套管收缩。
16.根据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可感应加热的物体包括由受热可收缩的套管围绕的布线电气配线,最好是可感应加热且受热可收缩的套管,套管还封入热活化密封胶材料的分离基质,最好是可感应加热的受热活化的密封胶材料,当套管和/或密封胶材料和/或电气配线导线被线圈内的磁场感应加热时,该密封胶材料熔化和流动从而堵塞在电气配线的所说部分内的空隙。
17.侧面开口的电磁感应线圈,被加上的磁道集中器相对于线圈是可移动的(最好是轴向),该磁通集中器可以被移动地定位在线圈的开口中,使线圈工作时磁道环路基本闭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线圈,其中磁道集中器被偏置得朝向在线圈嘴部中的闭合环路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伊化学有限公司,未经雷伊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9157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