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送纸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7123292.X | 申请日: | 199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984C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12 |
发明(设计)人: | 尹甲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J13/08 | 分类号: | B41J13/08;B41L21/00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梧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送纸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改进了的送纸装置,其能够在用例如打印刷机等成像装置打印多个小于标准尺寸,即A4,的信封和明信片时改善最后一张的图像质量。
目前,由于信息和计算机产业的显著进步,对传递/接收许多数据,检索和编辑这些数据的需求猛增。
根据这些需求,也要求在提高办公室效率上起着重要作用的办公室自动化设备具有各种迅速处理信息的功能。
上述办公室自动化设备通常包括制备多个复印件的复印装置、传真机及打印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打印机。近来,有人提出了一种将上述办公室自动化设备的功能结合成一个装置的多功能处理器。
提高办公室环境的质量和业务处理能力的办公室自动化设备具有通过扫描文件的图像来向远处的顾客传递数据的功能和形成图像的功能,从而可以将数据以可见图像形式形成在打印介质上。
而且,办公室自动化设备包括一接收部件和一送纸装置,接收部件称之为闯齐板,其上装有若干文件或打印介质,从而可以送入文件或打印介质以进行扫描或在打印介质上打印;送纸装置上带有拾取装置,用于将装在接收部件上的文件或打印介质一个接一个地送入。
图1为一透视图,示出了传统送纸装置。
如图所示,送纸装置100包括一闯齐板10和一拾取装置,闯齐板10接收若干例如A4的标准纸张A以及尺寸小于标准尺寸的明信片和信封B;拾取装置用于一个接一个地供给纸张。
闯齐板10包括一基板15、一纸支撑60、连接于基板15的导板20和摩擦垫30和35。
基板15是一薄的矩形平板。在基板15的底部带有用于支撑标准纸A及信封和明信片B的纸支撑60。在基板15的上部的后侧形成一板转动元件15a,通过转动闯齐板10可以将文件集中装在基板15上。
一对由软木或橡胶制成的摩擦垫30和35装在基板15上沿其中央分开的两侧。
在右摩擦垫30的外侧形成一导板20,这样,当尺寸小于标准纸A的信封和明信片B被打印或传送时信封或明信片可以精确地在一预定位置上对齐。在打印标准纸A时将导板20旋转,使其与基板15接触,从而不妨碍打印操作。
为了拾取单个的由具有上述结构的闯齐板10接收的标准纸A、明信片或信封B,在两侧上装上一朝向左右摩擦垫35和30的拾取装置。
拾取装置包括橡胶拾取辊轮40和45和一转轴50,拾取辊轮40和50分别与左右摩擦垫30和35对应,而转轴50向拾取辊轮40和45传递旋转动力。
板转动元件15a将闯齐板10的基板15转过一预定角度,以便在标准纸A、信封或明信片B上进行打印或对其进行扫描。通过转动基板15,在左右摩擦垫35和30和拾取辊轮45和40之间产生一预定间隙。如图2所示,若干标准纸A、信封或明信片B插入该间隙中,而装在了基板上。
插入标准纸A、信封或明信片B的基板15恢复到其原始状态,从而最上面的标准纸A、信封或明信片B紧挨着拾取辊轮40和45,最后一张紧挨着左右摩擦垫35和30。然后,当一送纸信号驱动转轴50时,带动拾取辊轮40和45一起转动,从而将最上面一张送到下一工序。
然而,传统的提供两种具有不同尺寸(例如标准纸A、信封或明信片)的打印介质的送纸装置具有下述问题。
现在参考图3和4说明这一问题。图3是一沿图2的D-D′线截取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2的E—E′线截取的剖视图。
如上所述,若干标准信封由导板20排好。排好的信封B紧压在右摩擦垫30与右拾取辊轮40之间。
这时,如果在图4所示的沿E—E′线截取的剖面中,排好的若干信封B的厚度以LT表示,则右摩擦垫30与右拾取辊轮40之间的间隙与信封B的厚度LT相同。
在此,板转动元件15a将接收了信封B的基板15转过一预定角度。
而且,如图3所示,左摩擦垫35与左拾取辊轮45隔开的宽度与信封B的厚度LT(在此LT>0)一致。
按上述方法装好信封B进行打印。随着信封的连续供给,信封叠B的厚度LT减小。结果,左摩擦垫35与左拾取辊轮45之间的空间也逐渐减小。
当信封叠B里只有一两个信封从而厚度LT小于1mm(0<LT<1)时,左摩擦垫35与左拾取辊轮45开始接触。当打印最后一个信封时左摩擦垫35与左拾取辊轮45完全挨上(这时LT=0)。
当转轴50开始转动打印最后一个信封而时,因为左摩擦垫35与左拾取辊轮45彼此挨上,即LT=0,所以左拾取辊轮45与左摩擦垫35之间的摩擦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232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