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墨盒无效
| 申请号: | 97121762.9 | 申请日: | 1997-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19C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03 |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浩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41J2/175 | 分类号: | B41J2/175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滕一斌,林道濂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墨盒 | ||
本发明涉及一墨盒,尤其涉及具有一负压腔的墨盒。
请参照图1,通常由符号120表示的第一常见的墨盒包括具有一墨液出口128的一盒体124,具有一通风孔125的一帽盖126,浸有墨液的一多孔体123设置在盒体124内,一过滤器122配置在墨液出口128和多孔体123之间,用以除去来自墨流的粉末而通过墨液出口128。在JP-A-2(1990)-34351中描述了该墨盒。空隙127配置在多孔体123和帽盖126之间,用以防止墨液与通风孔125相接触。墨盒120的结构将有效地防止由于相关联的记录头的运动所引起的摆动或振动而造成墨液泄漏。
假定浸透在多孔体123内墨液最大的量为100(%),通常浸透在多孔体123内的墨液大约在80%左右,因为要防止由于记录头的运动可能引起的墨液通过通风孔125从多孔体123泄漏。只要安上盒体124,如图1所示,这样的构造就能有效地防止墨液泄漏。
墨盒的安装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实现:一是多孔体123浸有墨液后再装入;另一种是多孔体123装入盒体124后再将墨液灌进多孔体123内。在前一例子中,帽盖126一般是O形环拧紧密封在盒体124上,而不用粘合或超声波焊接技术,因为粘合或超声波焊接都有困难。在后一例子中,将粘合或超声焊技术用于帽盖126与盒体的安装。然而,在后一例子中,安装后应该使用粘合剂以确保帽盖和盒体之间的密封。然后,用注射器针头将墨液通过过滤器注入多孔体。
在第一种常见的墨盒内,如果将带有的帽盖126的墨盒向下长时间放置,沿盒体轴线的方向向盒体124施加振动,如果浸在多孔体123内的墨液的量几乎等于100%,或将超过100%的墨量注入盒体124内,那么,墨液很可能通过帽盖126内壁表面的通风孔125泄漏,并使记录装置内部或记录纸沾污。
请参阅图2,第二种常见的墨盒通常由符号100表示,它包括一盒体101,具有一通风孔106的一帽盖108,一多孔体104,它是用甲酸乙酯制成,例如为在其中浸透墨液;用聚乙烯泡沫制成的防水多孔体103放置在多孔体104和通风孔106之间并与通风孔106相接触。由于墨液没有浸在防水多孔体103内,从而通过其三维空间结构,保证了空气的循环,以致墨液泄漏的可能性极小。此外,即使防水多孔体103的某些部位可能被墨液凝固堵塞,防水多孔体103的多孔结构仍然保证了空气的畅通。
正如以上所描述的在第一种和第二种常见的墨盒中存在的缺点,即在整个墨腔内,多孔体的存在增加了墨盒的容积,其中能够容纳墨液的总量至多不超过墨盒总容积的百分之几十而已。
第三种常见的墨盒,在JP-A-8(1996)-174858中已作描述,其具有一较小的多孔体。具体地说,请参照图3,第三种常见墨盒200包括一盒体201,其限定容纳墨液在其中的一墨腔203和一负压腔202其通过一内口205与墨腔203相连通并在其中容纳一浸有墨液的多孔体204。盒体201有一墨液口207和一通风孔212,它通过具有一扩大通道段211的通道206,与负压腔202相通。该扩大的通道段211防止了墨液从通风孔212泄漏,而没有多孔体的墨腔203就增加了墨盒内所能容纳的墨液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简化盒体结构使之能防止墨液由通风孔泄漏的墨盒。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墨盒,包含:一盒体,限定容纳墨液在其中的第一腔室和与其相通的第二腔室,一多孔体,其容纳在第二腔室内且在其顶表面具有一小丘突以限定顶表面与第二腔室内壁之间的空隙,该盒体具有一通风孔供该空隙与盒外相通,以及一提供墨液的流出口。
根据本发明的墨盒,多孔体的小丘突在多孔体和盒体内壁之间保持空隙,这防止了多孔体和通风孔通道之间的接触,从而防止墨液从通风孔泄漏。
本发明上述目的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请参考附图;通过以下描述将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的简要描述
图1为第一种常见的墨盒剖视图;
图2为第二种常见的墨盒剖视图;
图3为第三种常见的墨盒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墨盒的剖视图;
图5为图4所示多孔体的详细剖视图;
图6A和6B为根据本发明改进的实施例墨盒的局部放大视图。
现在,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217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营养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蒸汽熨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