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型电动机无效
| 申请号: | 97120580.9 | 申请日: | 1997-10-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57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12 |
| 发明(设计)人: | 武进宏光;小林一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H02K5/04 | 分类号: | H02K5/04;H02K5/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依文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电动机 | ||
本发明涉及具有小型电动机的有底圆筒状电动机壳体的小型电动机,更具体地,涉及成为小型电动机与机器的结合面的电动机壳体的底部结构。
作为使用冲压金属板而成形的有底圆筒状电动机壳体的小型电动机,现有如图7(a)、(b)所示结构的小型电动机。图7(a)中的小型电动机采用单侧轴支承形式,在其内周面装有驱动磁铁60的电动机壳体61的底部即轴承部件保持面62上压入固定轴承69,用该轴承69支承转动的轴68的一侧。轴68设有卷绕有电枢线圈63的电枢铁心65及由固定电刷66供电的整流子67。图7(b)中的小型电动机采用双侧轴承支承形式,其内周面装有驱动磁铁70的电动机壳体71的沿轴向相对的两侧面作为轴承部件保持面72、73,在其上压入固定轴承79、79,用该轴承79、79支承转动的轴78的两端。轴78与卷绕有电枢线圈74的电枢铁心75及由固定电刷76供电的整流子77固定设置成一体地转动。
另外已知道,单侧轴支承及双侧轴承支承这样两种形式,都有在电动机壳体的轴承部件保持面压入有保持轴承的轴承保持架结构的小型电动机。
这些小型电动机其电动机壳体61的轴承部件保持面62一般是对机器34的机架的安装面T,分别设有多个安装螺孔S,用安装螺钉N进行安装。
这样,传统的电动机因为压入轴承或轴承保持架(以下统称为轴承部件)的轴承部件保持面与对机器的电动机安装面(以下称为安装面)位于同一平面,所以,当压入轴承时,对于轴承压入部分在压入方向至少施加10-20kg/cm2的集中应力,因此安装面在压入方向会受到任意的变形。因为该变形会作为永久应变留下来,故安装面的精度变差。
因此,电动机轴不能保持垂直度,安装在轴上的被转动体的面摆动精度恶化。例如将这样的电动机使用于CD驱动用时,因为光盘在倾斜状态下转动,所以会发生跟踪错位,导致发生读取错误等。
本发明是为了消除上述问题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安装面不会发生变形、轴的垂直度可保持良好的小型电动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小型电动机,具有有底圆筒状壳体、安装在该壳体底部的轴承部件、由该轴承部件可自由转动地支承的转轴及与该转轴一体转动的电枢,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具有将该小型电动机安装在机器上时与机器抵接的电动机安装面的第1底部,以及具有保持所述轴承部件的轴承部件保持部且位于所述第1底部的壳体径向内侧的第2底部;
所述第2底部设置成以阶梯部为界、比所述第1底部更向所述电枢侧凹陷。
根据本发明,因为在具有与机器抵接的安装面的第1底部及具有保持轴承部件的轴承部件保持部的第2底部之间设有阶梯部,当安装由轴承或轴承保持架构成的轴承部件时,应变不再会波及机器安装面,所以,可以稳定获得机器安装面的平面度,可以正确稳定地保持轴对机器安装面的垂直度。因此,可以确保小型电动机有良好且可靠的旋转性能。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及其作用效果,将在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说明中进行说明。
附图简介:
图1是示出本发明小型电动机安装结构之一例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的比B/A与电动机安装面平面度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小型电动机其他实施形态中的电动机壳体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小型电动机第1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小型电动机第2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小型电动机第3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7示出传统实施例中的小型电动机,其中(a)是单侧轴承支承结构的剖视图,(b)是双侧轴承支承结构的剖视图。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小型电动机的实施形态。图1是本发明电动机壳体10的剖视图,但为了避免图变复杂,除了固定在壳体周壁26内周面上的驱动磁铁45之外的构件均不予示出。
电动机壳体10系通过对磁性材料等构成的金属板施行深拉加工之类的冲压加工而形成有底圆筒状。电动机壳体10的底部包括具有与制品本体侧抵靠的安装面12的第1底部11,以及以阶梯部18为界、位于该第1底部11的半径方向内侧的第2底部15。即,从电动机壳体10的最大直径A的外周部至在直径B处圆周状地形成的阶梯部18的部分是第1底部11,从阶梯部18至嵌装轴承部件22的孔20的部分是第2底部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205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