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排湿特性的布料无效
| 申请号: | 97119509.9 | 申请日: | 1997-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86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4-10 |
| 发明(设计)人: | 叶培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培华 |
| 主分类号: | D06N7/00 | 分类号: | D06N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范明娥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特性 布料 | ||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排汗或排水布料,特别是有关一种利用布料中两种纤维彼此毛细作用强弱的差异,所形成的排湿布料。
一般市面上所销售的衣服为了达到吸汗功能,大多使用棉、麻等天然纤维或与人造纤维混纺的布料,但这种衣服却都有纤维含水量高而导致不易干的缺点,而且穿在运动量较大或流汗量较大的人身上时,在炎热天气下会有布料湿粘、不舒适的感觉,而天气太冷时则因皮肤接触湿冷布料而导致感冒的状况,造成穿着者极为不适。
本发明人已于先前提出了一种具有排湿特性的布料,这种排湿布料是采用布料外层与布料内层安排纤维丹尼数(Denier)粗细不同的纱线,利用其纤维丹尼数的差异所产生纤维与纤维之间毛细现象强弱的不同,使纤维丹尼数较低的外层比纤维丹尼数较高的内层,产生较强的毛细作用,而将布料内层的水分吸引到布料外层,达到排湿的目的。
而本发明人前面所提出的具有排湿特性布料,在纱线的使用上必须符合外层纱线纤维丹尼数较内层纱线纤维丹尼数低的限制,且其排湿强度与两者纱线之纤维丹尼数的倍数比成正比。也就是说,为了增强排湿作用需拉大两者丹尼数的差距,若降低外层纤维丹尼数,固然可获得良好的排湿性,但低丹尼数纤细的外层纤维耐磨性较差,不适合某些特殊需求的衣服,如耐磨性需求较高的工作服。
若为增加耐磨性,而提高外层纤维的丹尼数则必须同时也提高内层纤维丹尼数,才能得到相同的排湿效果,但此时内层高丹尼数的纤维,可能较为粗糙,会对皮肤摩擦产生不适的触感。
因此,本发明主要的目的就是改善前面的限制,提出一种新排湿布料,不受内层纤维的丹尼数需比外层纤维的丹尼数高的限制,而同时具有更舒适、更耐磨的优点。而且外层纤维丹尼数可以适当提高,以便纤维与纤维之间保持更大的间隙,使布料通风性提高,进而具有更快干的效果。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排湿布料,包括复数条第一纤维和复数条第二纤维,该第一纤维被安排在该排湿布料的第一表面,而该第二纤维则被安排在该排湿布料相对该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该第二纤维本身包括能产生毛细作用的构件,且该构件的毛细作用比该第一纤维间的间隙所产生的毛细作用强,藉此可使该第一表面的水分藉助于毛细作用而转换到该第二表面。
依照本发明的特点,该纤维可经过加工处理而具有亲水性的纤维。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特点,该纤维是人造纤维,成分选自聚酯、尼龙和亚克力中的一种或多种。
依照本发明的又一特点,能产生毛细作用的构件为凹槽。且该纤维是以针织、平织、或不织布的方式构成该排湿布料。
依照本发明的再一特点,该纤维是再生纤维。
为达到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提出一种排湿布料,包括复数条第一纤维和复数条第二纤维,该第一纤维被安排在该排湿布料的第一表面,而该第二纤维则被安排在该排湿布料相对该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该第一纤维和该第二纤维本身都包括能产生毛细作用的构件,且第二纤维本身构件的毛细作用比第一纤维本身构件的毛细作用强,且比第一纤维与第一纤维间隙所产生的毛细作用强,由此可使第一表面的水分藉助于毛细作用而转移到第二表面。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将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A-1C是根据本发明排湿布料的剖面示意图;
图2A-2B是以一种单面针织构造实施本发明的排湿布料,第一和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C-2D是以一种平织构造实施本发明的排湿布料,第三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实施例
本发明的排湿布料的材质主要是由两种纤维的织布或不织布所组成的布料,其纤维可以采用人造纤维、或再生纤维(regenerated fibers)、或其混合物。人造纤维的成分可选自聚酯、尼龙及亚克力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所组成。这两种纤维可经过吸水加工处理,使具有较佳的亲水性。请参照图1A,图1A中所示的两层结构是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的内、外两层结构,和实际的结构并不完全相同。其中第一表面11,例如是内层(和皮肤接触的表面),是采用毛细效应较弱的纤维,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12,例如是外层(不和皮肤接触的表面),是采用毛细效应较强的纤维。使皮肤上的汗水由第一表面11吸收后,藉助于比较强的毛细作用将汗水转移到第二表面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培华,未经叶培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95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两轮、三轮摩托车前轮挡泥板安装结构
- 下一篇:多层印刷布线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