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供纤维长丝在热处理工序用的润滑剂及付与润滑性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7119308.8 | 申请日: | 1997-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86886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7-08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寿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6M15/643 | 分类号: | D06M15/643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丽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长丝 热处理 工序 润滑剂 付与 润滑 方法 | ||
本发明是关于供入热处理工序中的合成纤维长丝条用润滑剂(以下简称润滑剂)和向该丝条付与润滑性的方法(以下称润滑剂付与方法)。将合成纤维长丝条供入热处理工序中时,例如供入假捻工序时,在假捻工序中重要的是防止加热污染,抑制产生毛刺和断丝,而获得高质量的假捻丝。本发明是关于可有效地防止这种加热污染的润滑剂和付与润滑性的方法。
过去,作为像上述防加热污染的润滑剂,使用聚醚化合物和聚硅氧烷化合物的混合物。在这种过去的润滑剂中,作为和聚醚化合物混合的聚硅氧烷化合物,可使用1)25℃的粘度为30×10-6m2/s以上,且25℃的表面张力在28达因/cm以下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氟化烷基变性聚二甲基聚硅氧烷(特开昭54-46923),2)30℃的粘度为15×10-6m2/s以上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特开昭48-53093)、3)30℃的粘度为10×10-6~80×10-6m2/s的苯聚硅氧烷(特公昭47-50657、USP 3756972),或4)聚醚变性硅酮(特公昭63-57548,USP4561987)等。使用这些过去的润滑剂,在热处理工序中不能充分防止加热污染,尤其是近年来开发研制的,使用超过300℃高温短程加热的假捻工序,热处理工序存在的缺点,可以说几乎没有防止加热污染的效果。当热处理工序中防加热污染不充分时,由此产生毛刺和断丝,制造不出高质量的加工丝。
本发明拟解决的课题是使用过去的润滑剂,在热处理工序中,尤其是在使用超高温短程加热的假捻工序中,不能充分防止加热污染的问题。
然而,本发明者们在合成纤维长丝条的热处理工序中,尤其是在使用超高温短程加热的假捻工序中也进行了研究,获得一种可充分防止该工序加热污染的湿滑剂和付与湿滑性的方法,其结果发现确实好的润滑剂是由聚醚化合物和特定的环状聚硅氧烷组成,而且两者按规定比率合成。按规定比率将这种润滑剂附着在供入热处理工序的合成纤维长丝条上,确实很好。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剂系,其特征是由聚醚化合物和下述环状聚硅氧烷合成,且该聚醚化合物/该环状聚硅氧烷的重量比为100/0.05~100/12,涉及付与润滑性的方法,其特征是以0.1~3(重量)%的比率将该润滑剂附着在供入热处理工序中的合成纤维长丝条上。
环状聚硅氧烷:从下记的环状聚硅氧烷A和环状聚硅氧烷B中选出一种或二种以上的环状聚硅氧烷。
环状聚硅氧烷A:由4~14个下述式1表示的硅氧烷单元,结合成环状的环状聚硅氧烷。
环状聚硅氧烷B:由总计4~14个下述式1表示的硅氧烷单元和下述式2表示的硅氧烷单元结合成环状,而且,由式2表示的硅氧烷单元占总硅氧烷单元的25%(摩尔)以下比率的环状聚硅氧烷。式1式2
(式1、式2中
R1、R2:同时相同或不同的碳原子数为1~4个的烷基
R3:1~4个碳原子的氟烷基
R4:1~4个碳原子的氟烷基或1~4个碳原子的烷基)
本发明的润滑剂中使用了从上述环状聚硅氧烷A和环状聚硅氧烷B中选出一个或2个以上的环状聚硅氧烷。
环状聚硅氧烷A是由4~14个式1表示的硅氧烷单元结合成环状而构成的。对于由式1表示的硅氧烷单元,包括1)用二甲基硅氧烷单元、二乙基硅氧烷单元、二丙基硅氧烷单元、二丁基硅氧烷单元等相同的烷基取代的二烷基硅氧烷单元,2)用甲基·乙基硅氧烷单元、甲基·丁基硅氧烷单元等不同的烷基取代的二烷基硅氧烷单元。作为环状聚硅氧烷A,作为式1表示的硅氧烷单元,最好是含有二甲基硅氧烷单元的,其中,构成它的总的硅氧烷单元,特别好是二甲基硅氧烷单元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竹本油脂株式会社,未经竹本油脂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93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