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弥散处理的银锌铜复层合金及其复层合金材料的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7116868.7 | 申请日: | 1997-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997C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29 |
发明(设计)人: | 于隆祥;陈兴椿;周立平;曹代河;陈乃泓;张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C22C5/06 | 分类号: | C22C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第三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母宗绪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弥散 处理 银锌铜复层 合金 及其 合金材料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银基合金及银基合金材料的制法,更具体地说是用于双金属复合材动触片用的弥散处理的银、锌、铜复层合金及银锌铜复合层合金材料的加工方法。
目前市场上在动触片复层材料方面普遍使用的是纯银及银合金例如AgCdO15等材料。使用纯银作为动触片复层材料,价格贵,生产成本高,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满足国标GB10979-89《家用和类似用途照明开关》第5.13条通断能力的规定,特别是第5.13条b款一容性负载通断能力一的规定。使用银合金AgCdO15作为动触片复层材料,在性能上能够满足国标的规定,但AgCdO15价格仍高,并有毒性,现已被欧洲、新加坡等许多国家所淘汰。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出一种成本低,性能好的一种用于双金属复合材动触片用的弥散处理的银锌铜复层合金。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研究出将用于双金属复合材触动片的银锌铜复层合金的加工成材的方法。
一种用于双金属复合材动触片的弥散处理的银锌铜复层合金,由5-20%重量百分数的锌,1-5%重量百分数的铜和余量为银所组成。
上述的用于双金属复合材动触片的弥散处理的银锌铜复层合金材料的加工方法,以下述步骤依次进行,按5-20%重量百分数的锌,1-5%重量百分数的铜和余量为银或按10-20%重量百分数的锌,3-5%重量百分数的铜和余量为银进行合金配料;将合金配料于870-930℃进行熔炼铸造,在450-550℃进行均匀化处理2-4小时,用浓度为重量百分数5-15%的硫酸水溶液进行清洗后,进行轧制总加工率(ξ总)控制在40-65%,于450-550℃热处理0.5-2小时,再用浓度为重量百分数5-15%的硫酸水溶液进行清洗,再进行轧制成板材,其总加工率控制在40-65%,于400-500℃弥散化处理9-15小时,最后用浓度为重量百分数为5-15%的硫酸水溶液进行清洗而加上成银锌铜复层合金材料。
对银锌铜复层合金材料形成的产品。用图1的电路进行测试。图1中V为242伏特(交流电),电容C1为160μF(微法),电容C2为24μF(微法),S为被试开关,当开关的额定电流为10A(安培)时被测试开关S接于图1的电路中,以2秒/次速率开、关各10次(即共操作20次),开关无粘连,能正常通、断,为了保证产品具有充分的安全系数,厂家要求上述无粘连通断次数应不少于30次。
图1容性负载通断能力检测电路
本发明的优点就在于用本发明的合金配方及加工成材的方法制成的用于双金属复合材动触片的弥散处理的银锌铜复层合金材料达到并超过了国标GB10979-89《家用和类似用途照明开关》第5.13通断能力的规定,特别是第5.13条b款容性负载通断能力的规定,产品价格低,并且无毒性,使用安全。
用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将有助于对本发明及其优点的理解,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来决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用于双金属复合材动触片的弥散处理的银锌铜复层合金由10%的锌、3%的铜和87%的银所组成,所有百分数为重量百分数,下同。
按10%的锌、3%的铜和87%的银进行合金配料,将合金配料于900℃进行熔炼铸造,在500℃进行均匀化处理3小时,用浓度为重量百分数15%的硫酸水溶液进行清洗后,进行轧制总加工率(ξ总)控制在60%,于500℃热处理1小时,再用浓度为重量百分数15%的硫酸水溶液进行清洗,再进行轧制成板材,其总加工率控制在60%,于450℃弥散处理12小时,最后用浓度为重量百分数15%的硫酸水溶液进行清洗,加工成银锌铜复层合金材料。
用上述图1电路进行容性负载通断能力试验,结果见表1。
表1容性负载通断能力试验的结果(87%Ag-10%Zn-3%C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未经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68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