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DNA的回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7114849.X | 申请日: | 1997-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87538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7-15 |
发明(设计)人: | 林崎良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理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10 | 分类号: | C12N15/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丽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dna 回收 方法 | ||
1、DNA的回收方法,该方法是将微生物菌体溶菌,使游离的DNA吸附在载体上,回收吸附在载体上的DNA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工序组成:在上述载体存在下,将微生物菌体进行溶菌,使由溶菌得到的DNA吸附在上述载体上的工序;将用于溶菌和吸附的溶液从上述载体分离的工序;以及用DNA溶出用溶液使吸附在上述载体上的DNA溶出并回收的工序。
2、DNA的回收方法,该方法是将微生物菌体溶菌,使游离的DNA吸附在载体上,回收吸附在载体上的DNA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工序组成:向在具有溶液保持能力和在吸引时具有溶液透过能力的膜滤器上设置载体的柱供给微生物菌体的工序;接着,将上述柱中的微生物菌体溶菌,而且使由溶菌得到的DNA吸附在上述载体上的工序;通过吸引将前面的工序中用于溶菌和吸附的溶液从柱中除去的工序;向柱供给DNA溶出用溶液,进行吸引而回收吸附在上述载体上的DNA的工序。
3、权利要求2所述的DNA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供给含有微生物菌体的培养液、接着吸引该培养液、用膜滤器捕集微生物菌体,进行微生物菌体的供给。
4、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DNA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微生物菌体中依次添加溶菌用溶液和DNA吸附用溶液,使DNA吸附在载体上。
5、权利要求4所述的DNA的回收方法,其中,溶菌用溶液由菌体的细胞壁分解溶液(溶液I)、碱-离子化表面活性剂溶液(溶液II)和中和液(溶液III)组成,DNA吸附用溶液是含有离液序列高的离子的溶液。
6、权利要求5所述的DNA回收方法,其中,溶液I是Tris-EDTA-葡萄糖-溶菌酶水溶液,溶液II是NaOH-SDS水溶液,溶液III是乙酸钾水溶液。
7、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DNA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微生物菌体中依次添加溶菌用溶液和中和及DNA吸附用溶液,使DNA吸附在载体上。
8、权利要求7所述的DNA回收方法,其中,溶菌用溶液由菌体的细胞壁分解溶液(溶液I)和碱-离子化表面活性剂溶液(溶液II)组成,中和及DNA吸附用溶液是含有中和剂和离液序列高的离子的单一溶液。
9、权利要求8所述的DNA回收方法,其中,溶液I是Tris-EDTA-葡萄糖-溶菌酶水溶液,溶液II是NaOH-SDS水溶液,中和及DNA吸附用溶液是含有乙酸钾和离液序列高的离子的溶液。
10、权利要求5或8所述的DNA回收方法,其中,溶液I含有核糖核酸酶。
11、权利要求7所述的DNA回收方法,其中,中和及DNA吸附用溶液被调整到pH6-12的范围。
12、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DNA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DNA溶出用溶液洗净溶出前的载体,并进行干燥。
13、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DNA回收方法,其中,载体选自玻璃、硅胶、阴离子交换树脂、羟基磷灰石和硅藻土。
14、权利要求13所述的DNA回收方法,其中,载体是筛网过滤器、珠球或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理化学研究所,未经理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484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