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化学试剂敏感的电阻型复合导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7112879.0 | 申请日: | 1997-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78379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4-08 |
| 发明(设计)人: | 益小苏;郑强;刘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B1/22 | 分类号: | H01B1/22 |
| 代理公司: | 浙江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法高 |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化学试剂 敏感 电阻 复合 导电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导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化学试剂敏感的电阻型复合导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目前有机化学度剂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根据试剂气味、颜色等物理性能进行简单的判定;另一类是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测试仪器对试剂进行精确的分析。第一种方法过于简单粗糙,也不安全,对于无色无味的试剂则无能为力。第二种方法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有机化学试剂检测和鉴别手段,数据准确,敏感度很高。红外可以检测出0.1ppm的化学基团。但由于仪器的使用环境限制,许多要求快速准确鉴别有机化学试剂的场合则无法使用。因此本发明可以有效的检测出有机化学试剂,并且经济节省。
目前用于检测各种物质的传感器比较局限,其机质是各种电解质离子的特征的电化学反应。主要形式是离子选择性电极,一大类是液膜型电极,检测范围包括Cl-1、Ba+2、Na+1、K+1、ClO4-1等离子,所用的材料为PVC;另一类是气体感应型电极,如采用PTFE多孔质膜作为电极感应面的氨气感应型电极,对于非电解质的有机化学试剂,这些传感器则无能为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容易、稳定性好的有机化学试剂敏感的电阻型复合导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列措施:有机化学试剂敏感的电阻型复合导电材料的配方为:
A.高聚物,如聚乙烯或聚丙烯或聚氯乙烯 99.45~68phr
B.导电填料,如乙炔黑或石墨或金属或金属合金粉末0.5~30phr
C.抗氧剂,如1010或辽化1076 0.05~2phr
D.润滑剂或偶联剂,其中润滑剂,如硬脂酸或硬脂酸盐或聚乙烯蜡,硬脂酸盐包括硬脂酸钡或硬脂酸锌或硬脂酸镉或硬脂酸铅或硬脂酸钙,偶联剂如硅烷偶联剂或钛酸酯偶联剂,硅烷偶联剂包括KH-570或NDZ-604或A-172或KH-560或KH-550,钛酸酯偶联剂包括KR-9或NDZ-101 0~0.5phr
其制备方法为:
先将A、B、C、D物料在高速搅拌机中混合均匀,然后采用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或密炼机进行热塑性加工,加工温度为120~180℃,然后制成粒料、粉料、片料形式的导电复合材料;或者依次按A、B、C、D加料顺序,加入双辊混炼机混炼,辊温为140~150℃,混炼时间为10~15分,混炼后制成粒料、粉料、片料形式的导电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优点是:
1.适用范围广,可检测多种有机化学试剂;
2.复合导电材料取材广泛,加工容易,稳定性好;
3.产品成本低廉;
4.检测再现性好。
下面结合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有机化学试剂敏感的电阻型复合导电材料的配方为:
A.高聚物,如聚乙烯或聚丙烯或聚氯乙烯 94.9~83.8phr
B.导电填料,如乙炔黑或石墨或金属或金属合金粉末 5~15phr
C.抗氧剂,如1010或辽化1076 0.1~1phr
D.润滑剂或偶联剂,其中润滑剂,如硬脂酸或硬脂酸盐或聚乙烯蜡,硬脂酸盐包括硬脂酸钡或硬脂酸锌或硬脂酸镉或硬脂酸铅或硬脂酸钙,偶联剂如硅烷偶联剂或钛酸酯偶联剂,硅烷偶联剂包括KH-570或NDZ-604或A-172或KH-560或KH-550,钛酸酯偶联剂包括KR-9或NDZ-101 0~0.2phr
其制备方法为:
先将A、B、C、D物料在高速搅拌机中混合均匀,然后采用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或密炼机进行热塑性加工,加工温度为120~180℃;然后制成粒料、粉料、片料形式的导电复合材料;或者依次按A、B、C、D加料顺序,加入双辊混炼机混炼,辊温为140~150℃,混炼时间为10~15分,混炼后制成粒料、粉料、片料形式的导电复合材料。上述加工温度也可为135~150℃。
实施例:
先将准确称量的高密度聚乙烯80phr,乙炔黑12phr,抗氧剂″1010″0.1phr,硬酯酸钙0.5phr,放入高速搅拌机中搅拌均匀,然后采用双辊混炼机混炼15分钟,其辊温为140~145℃,制成粒料、粉料、片料形式的有机化学试剂敏感的电阻型复合导电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28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泡产生装置
- 下一篇:一种杏仁味花生米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