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尾轴轴套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7112664.X 申请日: 1997-06-26
公开(公告)号: CN1203872A 公开(公告)日: 1999-01-06
发明(设计)人: 李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 李亚东
主分类号: B63H23/36 分类号: B63H23/36
代理公司: 大连科技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曹虹燕
地址: 116021 辽宁省大连市***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船尾 轴套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轴套,尤其是一种船用尾轴轴套。

到目前为止,船用尾轴轴套共有四代产品,分别是:铁梨木轴套、硬杂木轴套、热塑性橡胶塑料轴套和桦木轴套,但由于性能等原因,硬杂木和热塑性橡胶塑料轴套均被淘汰。现在船只上使用的也就是铁梨木轴套和桦木轴套。

铁梨木轴套从百年前就开始得到使用,因其木质坚硬、强度高、防腐蚀,含油量高,不怕水、不伤外包的铜套以及可以起到润滑等作用,倍受人们的青睐。但由于其主要产地处于热带,国内产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所以主要依靠进口;且铁梨木树的结构粗分为三部分:外膘、二膘、中心,能使用的部分仅是二膘,原材料的使用率只有50%。其加工方法是将原木加工成扇形板条,外部罩以钢套,上部用顺丝木块、下部用顶丝木块镶嵌。因木材吸收水分膨胀而产生的涨力很大,掌握不好会将轴卡死,所以安装前还需要特殊处理。

桦木套主要是人工合成的,原产料以新鲜的当年产桦木为主。首先将其加工成0.5mm厚的薄皮,然后经筛选;剪裁、烘干、浸胶、热压将桦木皮制成板材,再将板材切成梯形条,拼装、热固、车削加工制成成品。工艺十分复杂,工序长达二十七道,原材料利用率低,刚刚达到50%左右,而且在刷胶等工序中使用的刷胶机,由于机轮的速度要求变化,因此胶的厚度很难掌握,无法刷得均匀;浸胶时,首先将桦木皮放在框架里,再投入胶槽,胶的厚度就难以掌握,且桦木皮相互靠在一起,使里、外层也无法均匀上胶。板材是用厚度为0.5mm的桦木皮,横三张竖九张排成的层压方板,达到每公分46张,如此加工出的板材可以说整体上都存在着缝,因此又有“干层缝”的叫法,所以无论哪一道工序出现问题就会产生裂缝,而且难以查找;再者在挤压方板时,由于压力作用,板材之间的胶油难免会被挤出一些,又由于板材的中心部与四周受力不均,因此整个板材的质量也不一样。另外制成的成品也不易长期存放,存放时间一长,木材中水份蒸发,桦木套就会变得松脆,一旦发生碰撞,就有可能散架,而无法修理;相反,如果水份过高,又会使木材变形而成为废品。

综上所述,在现有加工船尾轴轴套的技术中都存在着原材料成本高、加工技术复杂、工序多,不利于长期存放等诸多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为人们提供一种原材料成本低、加工简单、可长期存放的船尾轴轴套。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是用纤维制做船尾轴轴套。

所述的纤维可以是酚醛树脂纤维。

配方比例为:

①酚醛树脂28%~40%

②干纸浆30%~45%

③酒精8%~25%

④变压器油3%~15%

⑤滑石粉5%~20%

⑥乌洛托品8%~30%

⑦硬脂酸0.2%~11%

由于本发明是使用酚醛树脂纤维做为原材料来制做船尾轴轴套,因此大大地降低了原材料成本、简化了加工工艺,从而减轻了工作强度,缩短了工作时间,而且加工出的成品其密度一致,质量可靠,整体上不存在缝隙,不会因长期存放而出现变形、变脆等问题。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只需八道工序就可制出船尾轴轴套,这八道工序分别为:1、化浆;2、干燥;3、浸胶(加入配料);4、搅拌;5、二次干燥;6、粉碎;7、称量、装料;8、热固成型。

化浆时,将废纸,落地棉等纸浆原料投入到化浆机中,使其变为纸浆后再用干燥机加温干燥、脱水,以便于下一步浸胶,按照以下配方比例加入各种配料:

①酚醛树酯    30.5%;

②干纸浆      33.7%;

③酒精        12.2%;

④变压器油     3.05%;

⑤滑石粉       7.65%;

⑥乌洛托品    12.65%;

⑦硬脂酸       0.25%;将所有配料放在一起均匀搅动,使纸浆可以吃透其它配料,等搅拌均匀后,将其进行二次干燥,干透后,再置入粉碎机里将已结块的纸浆粉碎成小颗粒状,以便于在热固成型工序中能够受热、受压均匀。

接下来是称量、装料。称量即是按以下公式:一个轴套的重量=一个轴套的体积×1.4,将纸浆称出;装料即将称量好的原料装入到压床的胎膜中。

最后是利用热固性材料加热加压形成热固性物质的原理,对胎膜中的材料加温加压,压力为120kg/cm2,当温度达到120℃时,切断电源,任温度继续上升至160℃左右,开始降温,让其在室温中冷却至40℃左右时,加工完毕,即可将成品从胎膜中取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亚东,未经李亚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26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