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除尘单元、空气净化器、电除尘装置及废气微粒捕集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7111652.0 | 申请日: | 1997-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74099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2-25 |
| 发明(设计)人: | 野岛弘三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欧登 |
| 主分类号: | B03C3/00 | 分类号: | B03C3/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姜郛厚,叶恺东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除尘 单元 空气 净化器 装置 废气 微粒 集装 | ||
本发明涉及电除尘单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单元的空气净化器、电除尘装置及废气微粒捕集装置。
近年来,伴随办公室、饭店、游艺场所、住宅等建筑物(以下,作为代表称办公室)的高气密结构化,含有香烟的烟雾、调色涂料、纸粉等尘埃(浮游微粒)、臭气及其它有害物质的污浊空气有害于办公室中的工作人员的健康、对设备或机器的污染概率增大。
以往在这样的办公室中,在眼睛能看到尘埃的场所(例如吸烟室等)一般采取的处理方法是使换气扇工作,将污浊的空气排出到室外。可是这样一来,室内的温度会受室外温度的影响,致使致冷取暖效果极端恶化,很不理想。进行室内空气净化时,为了使室内温度保持一定,就要不断地一边使换气扇工作,还必须一边使空调器工作,进行致冷·取暖,如果这样做,由于空调器和换气扇的耗电量增大,所以很不好。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种只需进行必要的最小限度的换气、也不需要空调器进行无用的工作、能大幅度节省消耗的电力的装置,即应用了电除尘装置的空气净化器(电子空气滤清器)已普及开来。
作为这种空气净化器的一种,迄今已有图19及图20所示的空气净化器。该空气净化器是一种壁挂式的,大致由从开口部1吸入室内的污浊空气2的吸引部3、预过滤器4、电除尘单元5、装有由活性碳纤维构成的脱臭过滤器6的对通过它的空气进行除尘和脱臭的集尘部7、将用该集尘部7清净过的空气8排出到室内的带有百叶窗的排出部9和未图示的电源部构成。在上述排出部9中装有电风扇10,利用该电风扇10从开口部1吸入污浊空气2,用集尘部7清净后变成清净的空气8,并从排出部9排出。该空气净化器的吸引部3沿天花板表面伸出,所以室内空气能高效地循环。因此,室内空气转眼之间便被净化。另外,集尘部7的前侧板构成拉倒式的开闭门11,可用于任意次数地洗掉被吸附到预过滤器4、电除尘单元5及脱臭过滤器6中的污垢,能适合于这些构件的出入。
其次,参照图21至图25详细说明该空气净化器的主要部分即电除尘单元5的结构。
图21是表示该电除尘单元的结构的纵剖面图,图22是表示将该电除尘单元分割成子单元的纵剖面图,图23是从正面一侧(空气吸引侧)所看到的该电除尘单元的斜视图,图24是将图23的一部分放大后表示的局部放大斜视图,图25是从背面一侧(空气排出侧)所看到的该电除尘单元的斜视图。上述电除尘单元5如这些图所示,形成离子化空间区域的唱针状的针式电极12和将该针式电极12呈突出状态支撑并固定在前端面上的端面各边约10mm、长为5~6cm的棱柱状的偏向电极13两者呈整体结构的针式偏向结合电极14、14、…被纵横配置成格子状,横截面各边约20mm、长为5~6cm的中空方筒状的收集单元(用静电力吸引捕集尘埃等微粒用的电极)15分别套在各针式偏向结合电极14上,呈具有构成空气通道的宽约5mm的方环状的间隙的状态,为了清洗时容易操作,如图22所示,阳型子单元16和阴型子单元17能彼此分离开。
阳型子单元16有箱形框(以下称外箱)18,在该外箱18的底面上支撑着多个针式偏向结合电极14、14、…,而且,互相连接着呈等电位的连结支撑构件19、19、…通过绝缘框20、20、…被结合在一起,多个针式偏向结合电极14、14、…呈格子状排列在外箱18的内侧。另外,阴型子单元17有可与阳型子单元16的外箱18套合的箱形框(以下称内箱)21,在该内箱21的内侧呈格子状地装有多个收集单元15、15、…。驱动时从未图示的高压直流电源向针式偏向结合电极14和收集单元15之间施加高压(5~6kV),且两者之间呈这样的连线状态,即,使针式偏向结合电极14一侧为正电位,收集单元15一侧为负电位。如上构成的阳型子单元16和阴型子单元17这样构成,如图22和图21所示,外箱18和内箱21组装成套合状态,如图23和图24所示,收集单元15、15、…和针式偏向结合电极14、14、…一一对应地配置,就是说,针式偏向结合电极14、14、…一个一个地以非接触状态分别插在各收集单元15、15、…中。
图26是说明该空气净化器工作用的工作说明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欧登,未经株式会社欧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16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带带扣
- 下一篇:将数字通信信号直接上变频为模拟IF输出的方法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