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顶屋面改作坡顶屋面的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97108421.1 | 申请日: | 1997-0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90147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8-12 |
| 发明(设计)人: | 鹿志岗 | 申请(专利权)人: | 鹿志岗 |
| 主分类号: | E04D3/00 | 分类号: | E04D3/00 |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程晓霞,李郑建 |
| 地址: | 71002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平顶 屋面 改作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房屋建筑领域一种屋顶的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平顶屋面改作坡顶屋面的结构。
在我国的房屋建筑行业中,住宅建筑或其他建筑的屋顶选择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坡顶屋面、平顶屋面、拱形屋面等式样。采用较多的有坡顶屋面和平顶屋面。坡顶屋面具有保温、隔热、防水性好、寿命长、造型美观等诸多优点,但由于传统的坡顶屋面是将机瓦铺在木质的基层上,这样,在建筑中需使用大量的木材,如木架、檩、椽、木板等。由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匮乏,坡顶屋面的造价一直居高,六十年代以来,坡顶屋面被采用的较少,平顶屋面则被大量地采用。
随着房屋建筑中平顶屋面的不断增多,屋顶的防渗漏成了房屋建筑行业十分头痛的难题,近些年虽然在平顶屋面的建造中采用了两毡三油、三毡四油、防水油膏、聚胺脂等屋面防渗漏技术,但由于防水材料本身存在的寿命期限或质量问题,加之施工技术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往往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很短时间就出现渗漏现象,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一般三至五年,最长不超过十年,屋面就要进行翻修,其翻修费用相当高昂,造成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房屋建筑行业在屋顶的防水材料上颇下功夫,但收效甚微。近几年来,在一些较大的工程建筑上,在平顶屋面的局部采用整体浇灌钢筋砼的方法制作坡顶屋面,其施工工艺较复杂。中国专利申请92114365(公告号1088284)公开了一种瓦式屋顶的结构,该结构仍然需要使用大量的木材制作架体,且施工工艺复杂,其造价也高,因而未被房屋建筑行业大量采用。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平顶屋面改作坡顶屋面的结构,这种结构不需要使用大量的木材,保持了坡顶屋面的保温、隔热、防水好、寿命长等特点,而且便于施工。与传统的坡顶屋面和平顶屋面相比,其造价低廉。
为了解决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结构是将钢筋砼制成的槽形板安装在架体上,两槽形板的缝隙处埋有木楔,与槽形板在同一平面上,槽形板上铺设防水材料层,并由压条固定在木楔上,木楔上还固定有挂瓦条,再铺设机瓦即成。
架体可以由砖砌成空心墙,其坡度为1/4~1/5,防水材料层是油毡。
本发明的平顶屋面改作坡顶屋面的结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平顶屋面的渗漏问题,又保持了传统坡顶屋面的隔热、保温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并且一次性降低了屋面的造价,节约木材、同时减少了平顶屋面的维修或翻修费用,以及翻修时带来的二次污染。该结构施工方便,又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能够缩短工期,提高了房屋建造的综合效益。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两槽形板缝隙埋楔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根据图1、图2、图3,本发明的平顶屋面改作坡顶屋面的结构,通常是在平顶建筑的房屋最上层的楼板安装后,按坡顶屋面选择好开间,本实施例选开间尺寸为330cm。用砖在开间上砌成24cm的山墙为架体1的一端,开间的中间可砌成12cm山墙为架体1的另一端,也可以砌成空心山墙,坡度取为1/4~1/5,按照开间尺寸制成的钢筋砼槽形板作为基层(2),并一块块安装在山墙上,在两槽形板缝隙形成的V型空间进行灌缝处理并按一定距离预埋置木楔(4),使木楔(4)和槽形板处于同一平面上,然后在槽形板的上面铺防水材料(3),即油毡,用压条将油毡固定在木楔(4)上,再把挂瓦条(5)固定在木楔上,最后铺设机瓦(6)即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鹿志岗,未经鹿志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84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