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离合器零件夹持盘及减振盘彩色热处理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97108319.3 | 申请日: | 1997-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218116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6-02 |
| 发明(设计)人: | 卢晓华;卢晓伟;卢晓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晓华 |
| 主分类号: | C23C8/32 | 分类号: | C23C8/32 |
| 代理公司: | 珠海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尹可建 |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离合器 零件 夹持 减振盘 彩色 热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具体指一种主要用于汽车离合器零件夹持盘及减振盘的彩色热处理工艺。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对金属材料进行热处理加工,使金属材料达到设计所要求的硬度、强度等机械性能,是一种较为成熟并已得到广泛使用的金属加工工艺,如目前对汽车离合器零件夹持盘及减振盘的加工,即采用传统的热处理工艺。现有的汽车离合器零件夹持盘及减振盘的热处理加工工艺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选用普通的45#钢板,在冲压成型后进加热、淬火,然后再进行压平回火;另一种热处理工艺是采用A3钢板成型后,进碳氮共渗处理。上述两种加工方法得到的产品都必须再进行表面磷化处理,才能使加工的产品达到设计所需的硬度和防腐蚀要求。上述工艺虽然较为成熟,使用较为普遍,但其加工工序较多,其产品热处理和产品表面处理为分开进行,且其工艺较为复杂以及产品质量较难保证等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离合器零件夹持盘及减振盘彩色热处理工艺,通过该工艺的材料热处理和产品表面处理一次完成的化学热处理工艺,不仅较好地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还具有在产品表面产生黄色、紫色或蓝色的表面防锈层,而且其材料内部具有一定深度的碳氮共渗层,从而一次性达到设计要求,同时还使离合器这种易损汽车零件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的:一种汽车离合器零件夹持盘及减振盘彩色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首先将清洗后的汽车离合器夹持盘或减振盘,在气体渗氮炉炉温达到550~650℃时入炉,然后滴入甲醇或乙醇,20分钟后通入氨气,并保温3小时后出炉,零件出炉温度控制在280~350℃之间。
采用本发明的汽车离合器零件夹持盘以及减振盘彩色热处理工艺,由于采用了材料热处理和产品表面处理一次完成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因而不仅较好地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还具有在产品表面产生黄色或紫色或蓝色的彩色表面防锈层,而且其材料内部具有一定深度的碳氮共渗层,从而一次性达到设计要求,同时还使离合器这种易损汽车零件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并较大程度地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而且便于批量生产、设备投资也较小,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新型热处理加工工艺。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彩色热处理工艺如下:
1、设备:采用35KW式气体渗氮炉,其炉膛尺寸为φ430×700,电炉功率为35KW。
2、装炉:将汽车离合器夹持盘或减振盘用煤油清洗干净,用专用工具摆放整齐;
3、入炉:在气体渗氮炉炉温达到550~650℃时入炉;
4、零件入炉后滴入甲醇或乙醇,其滴入量为每分钟80滴,20分钟后通入氨气,氨气通入量为每小时3千克(以氨液计);
5、保温3小时后出炉,零件出炉温度控制在280~350 ℃之间。
通过以上热处理工艺,零件表面在炉内与一定的氧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彩色的氧化膜。由于在炉中通入甲醇(或乙醇)及氨气,因此在零件的表面将会形成氮碳共渗层,也即该工艺生产出的离合器夹持盘及减振盘零件具有一定深度的、使零件强度和硬度提高的氮碳共渗层,该氮碳共渗层厚度约为0.10~0.12毫米,其硬度为HV450。与此同时,零件表面还形成美丽的彩色氧化层,以有效地防止金属零件的腐蚀。这种金属表面复合层,能够有效地抵御轻度划碰,而且表面颜色可以保持长时间稳定,其氧化层和氮碳共渗层的结合也比较强,从而较好地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实施例1:
1、设备:采用35KW式气体渗氮炉,其炉膛尺寸为φ430×700,电炉功率为35KW。
2、装炉:将汽车离合器夹持盘或减振盘用煤油清洗干净,用专用工具摆放整齐;
3、入炉:在气体渗氮炉炉温达到600℃时入炉;
4、零件入炉后滴入甲醇或乙醇,其滴入量为每分钟80滴,20分钟后通入氨气,氨气通入量为每小时3千克(以氨液计);
5、保温3小时后出炉,零件出炉温度控制在300℃。
实施例2:
1、设备:采用35KW式气体渗氮炉,其炉膛尺寸为φ430×700,电炉功率为35KW。
2、装炉:将汽车离合器夹持盘或减振盘用煤油清洗干净,用专用工具摆放整齐;
3、入炉:在气体渗氮炉炉温达到630℃时入炉;
4、零件入炉后滴入甲醇或乙醇,其滴入量为每分钟80滴,20分钟后通入氨气,氨气通入量为每小时3千克(以氨液计);
5、保温3小时后出炉,零件出炉温度控制在3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晓华,未经卢晓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83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青年痤疮片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擦字屑柔性橡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