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处理已内酰胺生产过程中苯萃取残液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7108073.9 | 申请日: | 1997-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99647A | 公开(公告)日: | 1998-11-25 |
| 发明(设计)人: | 杨华;郑寿平;蒋卫和;唐召兰;栗建平;柳勤文;周德志;黄茂喜;姜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岳阳昌德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2D3/00 | 分类号: | A62D3/00;C01C1/24;C07D223/10 |
| 代理公司: | 岳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龚正初 |
| 地址: | 414003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内酰胺 生产过程 萃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己内酰胺精制工艺中苯萃取残液的方法。
众所周知,环己酮肟在发烟硫酸作用下发生贝克曼重排生成己内酰胺,再经氨水中和反应液,利用比重分层法得到粗己内酰胺水溶液和40%硫铵母液。在上述工艺过程中约有1.5~2%的环己酮肟转化成其它杂质,为得到纯净的己内酰胺产品,必须通过一系列精制工艺将杂质除去。
由于苯对于有机物有优良的溶解能力,在工业上通常选用纯苯作为粗己内酰胺的萃取剂,通过萃取工艺处理后,己内酰胺和苯溶性杂质进入苯相,而水溶性的有机和无机杂质进入水相——即苯萃取残液,对于年产五万吨己内酰胺的工业化生产装置而言,苯萃取残液总量约为4m3/hr,其大致组成为:有机、无机杂质为6%,硫酸铵为2.5-3%,己内酰胺0.1%,其余为水,该废水的COD含量为5~15万mgO2/l。
为处理苯萃取残液,工业上通常的作法是先将其用碱液中和至中性后浓缩脱水,然后将浓缩液送焚烧装置进行焚烧处理,对于此工艺显而易见的弊端是:1)要消耗大量的燃料,操作费用昂贵;2)由于苯萃取残液中含有硫酸盐,在焚烧的高温下分解成如SO3等酸性气体,遇水蒸汽后形成稀硫酸,在高温下对设备产生强腐蚀,因此对设备的选材以及运行中的维修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传统焚烧工艺中的诸多弊端,节省燃料,降低设备投资、维修费用和操作费用,并回收废液中的有用组份,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采用无机盐类物质作为盐析剂(即分层促进剂),与苯萃取残液混合后真空蒸发脱水浓缩;浓缩液经冷却分层后,可分别得到富于有机物的油相和富于无机物的水相,该油相为含有大量水溶剂有机杂质的棕黑色粘稠液体,不溶于冷态或热态有机溶剂,在未找到合适的分离方法之前,可作为某些行业的辅助燃料(其热值约等于标准煤热值),水相中主要含有25~35%的硫酸铵,可用简单的蒸发、结晶方法加以回收。
本发明所采用的以无机盐类物质作为分层促进剂的工艺中,可供选用的无机盐有氯化钠、硫酸钠和硫酸铵等。但最好选用硫酸铵,尽管硫酸铵盐析效果稍差,但因苯萃取残液本身含有3~5%的硫酸铵,为了便于回收,使待回收水相中仅有一种盐类物质为宜。
本发明所使用的分层促进剂为40%硫酸铵溶液,也可循环使用本发明所得到的分层水相。加入比例为硫酸铵溶液∶苯萃取残液(体积比)=1∶3~1∶8。该比值大时,单位硫酸铵溶液处理废液量大,但分层状况不好;该比值小,硫酸铵用量大,但分层状况较好,混合后的苯萃取残液与硫酸铵溶液在80~100℃、400-500mmHg(真空度)条件下浓缩脱水,脱除水量为进料量的70~80%。脱水后的浓缩液冷却分层,可得到分层状况良好的油、水相,其油、水相体积比为1/5~1/6。
循环使用分层水相,以分层水相的60~80%配入40%硫酸铵溶液作为分层促进剂循环使用,在分层处理废液效果没有明显变低的前提下,可大大减少硫酸铵溶液的量。
本发明除在小实验上得到论证外,在鹰山石化厂大生产装置上也获得试生产成功,除了简化了处理工艺外,每年还可获得500万元以上的经济效益。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取600ml苯萃取残液,加入100ml的40%硫酸铵溶液,混合后在450mmHg(真空度)、80℃下于1000ml三口烧瓶中浓缩,脱除冷凝水524ml;然后冷却至40℃,得到分层油相27ml,分层水相145ml,其中硫酸铵含量为32.5%。
实施例2:取600ml苯萃取残液,分层水相100ml,40%硫酸铵溶液50ml,在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下浓缩脱水,脱除冷凝水560ml,冷却至40℃后得分层油相28ml,分层水相152ml,其中硫酸铵含量为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岳阳昌德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岳阳昌德化工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80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力自动变速器齿轮新结构
- 下一篇:轻型划船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