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往复转动式纸浆模塑成型机无效
| 申请号: | 97107170.5 | 申请日: | 1997-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215775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5-05 |
| 发明(设计)人: | 薛昌昕;杨正;魏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包装新技术开发包宁公司 |
| 主分类号: | D21J3/00 | 分类号: | D21J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汤志武 |
| 地址: |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往复 转动 纸浆模 塑成 | ||
本发明涉及纸浆模塑成型设备,特别是一种往复转动式纸浆模塑成型机。
现有的纸浆模塑成型机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往复式纸浆模塑成型机,它以垂直往复运动的模具完成入浆吸咐和成型,再以水平往复运动的模具将坯件转移到烘干系统去。
二是摆动式纸浆模塑成型机,其入浆吸咐、成型和坯件转移都以摆式运动来完成。
三是转鼓式纸浆模塑成型机,它由下部间歇转动的转鼓进行成型操作,转鼓为六一八个面,每个面都装有模具,成型好的坯件由侧上部间歇转动的转移装置转移到烘干系统。
上述三种机型中,前两种机型转换产品的灵活性较好,但能力低,处理纸浆量在1吨/班以下,适于小批量品种生产。转鼓式成型机生产效率高,处理纸浆量在6吨/班以上,但对不同规格产品生产的适应性较差,转换产品的投资大,灵活性差,适于固定品种常年大批量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以同时生产两种不同形式、结构、规格产品,比较容易转换生产品种的往复转动式纸浆模塑成型机。
本发明包括机架、浆缸、成型机构和转移机构。成型机构包括位于浆缸上方的转鼓和成型模;转移机构包括转移模、转移臂和气缸。转鼓可做180°往复转动,其上安有两个成型模,当转鼓处于极限位置时,分别位于转鼓的顶部和底部。转移装置的转移臂安装在机架一侧的支座上,可在该支座上做180°住复转动,该转移臂两端各装有一个转移模和一个气缸,转移模可在气缸的作用下上下移动。
本发明可以同时生产两种不同形式、结构、规格的产品,对不同产品生产的适应性较好,比较容易转换生产品种,适于进行中等生产批量,填补了大型设备和小型设备之间的空缺。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局部(转鼓部分)剖示放大图,即实施例成型模升降装置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转鼓11位于浆缸14正上方,可以其转轴11为轴心作180°往复转动,其上相对180°有两个工作面。当转鼓11处于极限位置时,始终保持一个工作面朝上,另一工作面朝下。两个成型模13分别通过两个面板15安装在这两个工作面上,面板15背面有气室并有软管16与压力源相通。浆缸14缸底设有进浆口,两侧设有回浆口。纸浆从进浆口进入浆缸,向上分两边从回浆口流出,形成缸内纸浆的流动。转移臂8通过其转轴9安装在位于机架一侧顶部的支座2上,其两端各有一套转移模固定板10,该固定板10有软管6与压力源相通,其中部与气缸7相连,两侧通过导柱5与转移臂8相连。两个转移模4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板9底部,可在两个气缸7的作用下上下移动。当转移臂8处于极限位置时,一个转移模4位于成型模13的正上方,另一个转移模4位于烘干系统托盘3的正上方。成型机构和转移机构的往复转动始终保持同步。
为了避免坯件厚度不均匀,防止转鼓11在转动过程中造成浆液飞溅,本实用新型还设计有成型模升降机构。如图2所示,所述升降机构共有八套,安装在转鼓11内,均由气缸19、肘杆18有及导向柱17构成。这八套升降机构四个为一组,每组控制一个成型模13的升降,分别通过肘杆18和导向柱17与成型模13相连。这样,转鼓11在转动过程中就不与浆液直接接触。
本发明用于驱动转鼓11及转移臂8的动力机构可采用现有技术的任意一种形式,如可分别用两套180°摆动气缸驱动转鼓11和转移臂8,这两套气缸的输出轴分别与转鼓11和转移臂8的转轴12和转轴9相连,在此就不作详细说明了。由通过使两套摆动气缸的摆动保持同步,即可使本实用新型的成型机构和转移机构的往复转动保持同步对应关系,因此通过安装不同的模具,本发明可以同时生产两种结构不同的产品。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转鼓11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作180°往复回转,当处于转动极限位置时,转鼓11暂停回转,处于转鼓11底部的成型模13在升降机构的推动下浸入浆缸14,吸附纸浆成型后,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向上退回至原来位置。然后转鼓10回转180°。在回转过程中,此成型模13通入负压抽气,对毛坯进行真空脱水。当转鼓10再次转至极限位置时,此成型模13由向下变为朝上,此时一个转移模4在转移臂8的回转带动下到达成型模13的正上方,在气缸7的推动下向下合模提起毛坯。然后转鼓继续回转180°,上述成型模13浸入浆缸14再次吸浆开始另一工作循环。转移臂8则同时回转180°至上述转移模4位于烘干系统的托盘3上方时,此转移模4正压吹气将毛坯吹落在托盘3上转入烘干系统。当上述成型模13与转移模4合模转移毛坯时,另一个成型模13则在另一组升降机构的作用下浸入浆缸14吸浆,而此时另一个转移模4则将上一工作循环的毛坯转入烘干系统,如此循环往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包装新技术开发包宁公司,未经中国包装新技术开发包宁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71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