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铸件进行局部合金化的复合铸造技术无效
| 申请号: | 97107071.7 | 申请日: | 1997-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207971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2-17 |
| 发明(设计)人: | 朱正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2D19/16 | 分类号: | B22D19/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航空学院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宋澜 |
| 地址: | 2100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铸件 进行 局部 合金 复合 铸造 技术 | ||
本发明涉及复合铸造技术,尤其是利用消失模铸造方法或二次浇注方法所进行的复合铸造技术。
目前,在生产轧辊、轴承或耐腐蚀泵壳等一些表层与基体性能要求不同的零件时,需要采用离心复合铸造的方法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即在离心铸造机上先浇注表层金属,然后再浇注基体金属),而采取在普通浇注过程中或浇铸成型后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则性能往往达不到要求。但离心复合铸造的成本昂贵(每次需熔炼两炉不同成分的金属,设备的价格亦很高)且操作工艺复杂,也不能用于非轴类的零件或轴类非对称的零件。另外,对于某些特殊局部与基体性能要求不同的零件则尚无可行的铸造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对铸件进行局部合金化从而使铸件表层或某些特殊局部与基体性能不同,且成本较低、易于操作的复合铸造方法。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如下:
在铸型内所需位置放置夹持了合金块的泡沫塑料模并在铸型上部设置排气道,向铸型内注满基体成分的熔融金属。
在铸型内放置合金块,浇注系统采用底注式,向铸型内注满基体成分的熔融金属,待达到形成所需表层厚度所要用的凝固时间后,再向铸型内继续浇注基体成分的熔融金属直到注满其二次用量。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用的合金块为含有中间合金及发热剂的发热合金块,中间合金的用量根据所需调整成分的合金元素含量以及中间合金中的合金元素含量、合金元素的吸收率等计算,发热剂的用量根据所需升高温度的区域大小、温度高低及其放热反应所产生的热量等计算。
所用的发热剂由铝、四氧化三铁和镁组成。
所用的发热剂由铝、硅铁和硝酸钠组成。
所用的发热剂由铝、二氧化硅和镁组成。
所用的发热剂由硫和镁组成。
本发明的关键在于提出了“型内合金化”的概念,即在浇注过程中在铸型内进行合金化处理,以使铸件表层或某些特殊局部与基体得到不同的合金成分,从而使之实现不同的性能。“型内合金化”通过在铸型内放置合金块(中间合金块或发热合金块)然后浇铸成型而实现。
中间合金为铬铁、钼铁、铍铜、铝镁合金等,由合金化时所需调整的成分而决定;用量根据所需调整成分的合金元素含量以及中间合金中的合金元素含量、合金元素的吸收率等计算,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70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