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力流量计的设置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7107045.8 | 申请日: | 1997-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79536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4-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孝义;陈国强;刘萍;邵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孝义;陈国强 |
| 主分类号: | G01F1/34 | 分类号: | G01F1/3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建和 |
| 地址: | 21000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流量计 设置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流量测量仪表的范畴,用于有压力指示的各类流体计量,尤其是一定精度范围内的泵水的计量。
测量各种液体流量的流量计的种类极多,如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插入式涡轮流量计;阿流巴流量计;孔板流量计,上述流量计也用于对水计量的流量计,迄今为止,在工业、农业、城建和环保等给排水系统中,主要采用以上各类仪表测量其封闭管道中的流量。
以上各类流量计的使用至为普通,故对其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测量方法不在此赘述。
我国是个水资源严短缺的国家,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使之有效地为人类服务,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故而,用仪表对水资源的使用进行普通的监测,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其重要意义自不待言。但在给水行业也有用更粗略的方法来计算流量,如根据水泵的工作时间统计被抽出的水量,但这样的统计是无法行使有效管理的。
前面列举的各类流量计都有各自的优点,在自来水行业等工业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它们也或多或少有某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价格偏高。其中尤以电磁式和超声波式为甚,限制了普及推广;
(2)安装维修不便,需对现有给排水管道进行改造,会引起供水中断,用户负担加重;
(3)与流体介质直接接触,易造成传感器失灵,影响流量计的正常工作;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流量进行测量的方法及其装置,尤其是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控制提供新型及其装置,它既能够保证对流量测量的相当高的准确度和精度,从而保证对水资源有效的管理;又提供一种大大降低测量仪器成本的装置,而且安装维修方便,甚至可以部分利用给水系统中已有的仪表和指示装置,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说明书中还人列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流量计的设置方法,其特征是将利用管道内压力和流速及其流量关系通过测出压力来测量流速,即在管内压力正常变化范围内,对应压力变送器输出的模拟量值,用校准仪表测出相应的各个流速值,将这一压力与流速的函数关系曲线贮存于微处理器芯片中,从而满足压力与流速的对应。
本发明所述校正仪表为具有一定精度的常规流量计,尤其如使用方便可靠的超声波流量计,以下将以此为例说明。
一元恒定流液体在管道中的流动,遵循流体力学中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将相应的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能量)方程联立,即可求出管道中各点的压强和流速。这说明,管道中各点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从理论上来说是符合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然而,由于水源(河流、湖泊、水库、地层等)水位的变化,泵的工作状态的变化,使得伯努利能量总量方程中的总能量不是常数,再加上泵的效率本身是由实验确定的,我们便很难从理论上准确计算管道中和压强和流速。事实上,在实际工作中,都要通过流量计测量管道中液体介质的流速。
本发明的构思核心是,将实际运行中的管道内压力和流速在数值上的依赖关系找出来,测出压力便可测出流速,由于管内径已知,进而可测得各种流量。
本发明所述的装置包括压力变送器、信号转换电路、数模转换电路、微处理器及其附设的存储器、外设组成,压力变送器安装在管道内,压力变送器输出连至信号转换电路,并通过数模转换电路连至微处理器的数据输入口,微处理器的数据输出口连至外设。
本发明压力流量计,可借助于一般采供水系统本已安装的压力变送器(具有模拟量输出的压力计、压力表),将其感应的压力模拟量信号输送到压力流量转换装置上,即可测出管道中各类流量数据,可以不增加新的传感器。无疑,本发明压力流量计具有价格低、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之优点。
本发明还具有如下特点:
(1)本发明压力流量计在精度上可以达到校准用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相同等级,即是说,压力流量计的精度由超声波流量计的精度定。只要现场测试条件满足超声波流量计的要求,本发明实现2级精度并不困难,这种精度对水资源管理完全足够。
(2)本发明压力流量计的稳定性,重复性,可靠性等项指标,主要由压力传感器定,众所周知,压力传感器的这些指标是非常高的,因此压力流量计的这些指标可以优于其它流量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孝义;陈国强,未经王孝义;陈国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70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