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分路与插入装置及光学传输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97103440.0 | 申请日: | 1997-03-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45C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15 |
| 发明(设计)人: | 岩田宏之;藤原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F1/00 | 分类号: | G02F1/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杜日新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分路 插入 装置 传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在多终端站之间实施光通信的光传输系统的光学分路与插入装置,涉及由互连于终端站之间的光纤构成的分路光传输线,并且还涉及具有上述类型光学分路与插入装置的光学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在彼此分隔开的终端站(比如越洋的终端站)之间进行光信号的通信,已经开发出一种将光缆铺设于海底、并且用多个装配于光缆中的光放大器而使光信号得到多级中继和放大的光传输系统。
如上所述的这种铺设于海底的光传输系统实例将参考图15进行描述。
参见图15,标记为100的光传输系统具有多终端站之间双向通信的功能,并且包括多个终端站如:A站101,B站102,C站103和D站104。A至D站101至104通过光分路与插入装置105和106,由光纤构成的光传输线107相互连接起来。
尤其是如图15所示,A站101和C站103用置于其间的光分路与插入装置105而彼此连接,B站102和D站104用置于其间的光分路与插入装置106彼此连接。A站101和B站102,B站102和C站103,及C站103和D站104,用置于其间的光分路与插入装置105和106而彼此连接起来。
如图15中所示,在光分路与插入装置105中的使A站101,B站102和C站103彼此连接的光传输线107,由图16作更为细致的表示。
参考图16,所示的光分路与插入装置105被置于光传输线107的分路点处,这些光传输线使A站101、B站102与C站103彼此连接起来,而且用置于其间的光分路与插入装置105使A站101与B站102,A站101与C站103,B站102与C站103连接。
再参考图15,每一条光传输线107上其各段上都有多个用于放大传输光信号的的多个光放大器108。
在图15所示的有上述结构的光传输系统100中,光信号在A至D站101至104之间交换。
但是,由于图15和16所示的光分路与插入装置105中,或图15所示的光分路与插入装置106中,光传输线107在不同的终端站之间相互重叠,所以采用所述光分路与插入装置的光传输系统有一个问题有待解决,即:如果要增加光传输系统中的终端站数量,则光传输线和光分路构成装置在结构上将变得复杂。
另一方面,近年来,有关用于波分复用(WDM,即按波长进行多路复用传输)的光纤光传输线和光放大器的研究与开发已经并正在开展。在采用上述这种WDM传输线或光放大器的光传输系统中,通过光信号传输线可以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而且如此传输的多波长光信号可以用单一一个光放大器进行放大。
因此,作为应用于波分复用的光学传输系统中的光分路与插入装置,当不使用并行光传输线传输多波长的光信号时,对可根据波长实现光信号的分路(波分分路)或插入(波分复用)的光分路与插入装置的要求正在增长。
这样的光分路与插入装置之一是一个光纤光栅滤波器,其中在一个马赫-策德尔(Mach-Zehnder)干涉仪的两个总线上形成光栅。在光栅滤波器中,形成光栅以便反射所要求的波长,允许该波长的光信号的分路与插入。
然而,由于具有上面述描述结构的光栅滤波器由一个光纤形成,其特性有时受温度变化而变化。另外,由于用于光信号的分路单元和插入单元由光耦合器组成,光信号的的分路与插入中的损耗高是另外要解决的一个课题。
而且,如上所述的这样一个光栅滤波器应用到可实现单向通信的光传输系统中,而该光栅滤波器不能在可实现双向通信的另一光传输系统中使用,是另外要解决的一个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光分路与插入装置和一个包括该光分路与插入装置的光传输系统,其中光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光信号分路和/或插入,可以在无并行光传输线的情况下由一个简单结构以低损耗和高准确度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通株式会社,未经富士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34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