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7102282.8 | 申请日: | 199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487A | 公开(公告)日: | 1997-10-29 |
发明(设计)人: | 山崎舜平;寺本聪;小山润;尾形靖;早川昌彦;纳光明;大谷久;滨谷敏次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9/02 | 分类号: | H01L29/02;H01L29/786;H01L2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巍,叶恺东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装置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是:
具有在带有绝缘表面的基板上边已制作上多个薄膜晶体管的构成;
构成上述多个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的结晶性硅膜利用了从多个点放射状地进行了结晶生长的结晶性硅膜构成。
2.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是:
具有在带有绝缘表面的基板上边已制作上多个薄膜晶体管的构成;
构成上述多个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的结晶性硅膜由在特定的方向上已进行了结晶生长的宽度为从约等于膜厚~2000的细长的多个构造体构成;
上述特定的方向在各个薄膜晶体管中都不相同。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是:
在整个结晶性硅膜的表面上都已形成了热氧化膜,且该热氧化膜的膜厚比上述结晶性硅膜的膜厚还要厚。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是:
在整个结晶性硅膜中含有助长硅结晶化的金属元素,作为该金属元素已利用了镍(Ni);
上述镍元素的含有浓度为1×1014个原子/cm3~5×1018个原子/cm3。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是:
作为助长硅结晶化的金属元素,在整个结晶性硅膜中已含有镍(Ni);
上述镍元素的含有浓度为1×1016个原子/cm3~5×1017个原子/cm3。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是:
在整个结晶性硅膜中已含有助长硅结晶化的金属元素;
作为该元素可以利用从Fe、Co、Ni、Ru、Rh、Pd、Os、Ir、Pt、Cu和Au中选出的一种或多种金属元素。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是:
在整个结晶性硅膜中已含有助长硅结晶化的金属元素;
该金属元素具有向着结晶性硅膜的表面和/或背面其含有浓度变高的浓度分布。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是:
在整个结晶性硅膜中已含有卤族元素,且该卤族元素具有其含有浓度向着结晶性硅膜的表面和/或背面变高的浓度分布。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是:
结晶性硅膜的膜厚为100~750。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是:
在结晶性硅膜的表面上形成了热氧化膜,且该热氧化膜的厚度比结晶性硅膜的厚度还厚。
11.一种半导体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
具有:
在绝缘表面上形成非晶质硅膜的工序;
借助于助长硅结晶化的金属元素的作用使上述非晶质硅膜结晶化而得到结晶性硅膜的工序;
借助于在含有卤族元素的氧化性气氛中,在800℃~1100℃下的加热处理,在上述结晶性硅膜的表面上形成第1热氧化膜的工序;和
在上述结晶性硅膜的表面上形成第2热氧化膜的工序;并
得到从多个点放射状地进行了结晶生长的结晶性硅膜。
12.按照权利要求11的半导体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
第1和第2热氧化膜的厚度合比最终所要得到的结晶性硅膜的厚度还厚。
13.按照权利要求11的半导体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
把镍(Ni)用作助长硅结晶化的金属元素。
14.按照权利要求11的半导体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
作为助长硅结晶化的金属元素利用从Fe、Co、Ni、Ru、Rh、Pd、Os、Ir、Pt、Cu、Au中选出的一种或多种金属元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未经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228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造玻璃的方法
- 下一篇:高频电路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