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节自行车架无效
| 申请号: | 97101251.2 | 申请日: | 1997-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91825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9-02 |
| 发明(设计)人: | 卜庆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卜庆国 |
| 主分类号: | B62K3/14 | 分类号: | B62K3/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8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自行 车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同时调节自行车鞍座高和前后车轮距的自行车架。
一般的自行车架是固定的,鞍座的高度虽可调节,但前后车轮距不能调节。
本发明所介绍的自行车架,则是可以同时调节鞍座高度和前后车轮距。
本发明的设计原理是:利用杆(1)、杆(2)、杆(3)、杆(4)、杆(5)、杆(6)构成车架主体,其中杆(1)、杆(2)、杆(5)、杆(6)构成一个四杆机构。杆(3)、杆(4)、杆(5)又构成一个三角形,起固定作用。四杆(1)、(2)、(5)、(6)两两相互铰接,四杆中的杆(1)为空筒状,供安装前叉,而杆(3)、杆(4)分别在铰接点e端呈叉状,供安装后轮,中轴安装在铰接点d上或杆(4)上,鞍座安装在杆(5)自d点向c点方面的延长端f点。使用时,调节杆(5)的长短,即可调节鞍座高度和前后车轮距。当杆(5)的一端与铰接点脱开时,车架可折叠。
本发明的技术关键是,杆(5)的长度是可调的,利用杆(5)长度的变化来调节鞍座高度和前后车轮距。
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调节杆(5)的长度,即可同时调节鞍座和前后车轮距,这样就可适应不同年龄、不同身高的人使用,且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的特点,适于各自行车厂更新产品。
下面介绍几个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如图1所示,由杆(1)、杆(2)、杆(3)、杆(4)、杆(5)、杆(6)组成,其中杆(1)与杆(2)、杆(6)分别铰接于b、a点,杆(5)与杆(2)、杆(6)另一端铰接于c、d点、杆(3)、杆(4)一端铰接于e点,杆(3)另一端与杆(2)、杆(5)铰接于c点,杆(4)另一端与杆(6)、杆(5)铰接于d点。杆(1)为空筒状,供安装前叉,杆(3)、杆(4)分别在铰接点e端呈叉状,供安装后轮,中轴可安装在铰接点d上或杆(4)上。杆(5)是由螺栓—螺母组件构成,其长度可调节,当杆(5)的一端与铰接点脱开时,车架可拆叠。
实施例2如图2所示。它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将杆(5)用气缸—活塞组件(7)来代替,骑行时又可起减震缓冲的作用。
实施例3如图3所示,它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将杆(5)用齿轮—齿条组件(8)来代替。
实施例4如图4所示,它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将杆(5)用二根管材套在一起后,用顶丝(9)锁紧。
实施例5如图5所示,它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将杆(5)用二根管材套在一起后,钻孔,用螺栓(10)固定锁紧。
图1是用螺栓—螺母组件构成杆(5)
图2是用气缸—活塞组件构成杆(5)
图3是用齿轮—齿条组件构成杆(5)
图4是用顶丝锁紧
图5是用螺栓锁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卜庆国,未经卜庆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12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