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脑梗塞的药物无效
| 申请号: | 97100242.8 | 申请日: | 1997-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160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2-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国华 |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A61K35/56;A61P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亚平,李丕达 |
| 地址: | 06255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梗塞 药物 | ||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脑梗塞的药物,具体讲是由中草药制备而成的中成药,属于中药领域。
脑梗塞是临床上的多发病之一,多发生于老年人,其病理机制是脑血管血栓形成,出现栓塞,严重者出现出血现象。其症状表现为突发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语言障碍等。此病发病急,发展快,如果不及时治疗,会留下诸多后遗症。目前,对于脑梗塞的治疗,西医一般采取降低颅内压等对症治疗,中医一般采用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等方法,均不能达到完全治愈的目的。特别是,对于此病的治疗应当以预防为主。因此,发明一种有效治疗和预防脑梗塞的药物,是当前医学界的一种迫切需求。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治疗和预防脑血管疾病特别是脑梗塞的药物。
引起脑梗塞的病机有正虚邪实,如《灵枢.刺节真邪篇》说:“虚邪偏客于身半,甚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真气去”是梗塞区的缺血缺氧,无血氧供应的区域可谓“真气去”;“邪气独留”正是缺血区所出现的水肿及氧自由基的产生,而引起脑组织的损害及坏死所致的“发为偏枯”。在治疗原则上《灵枢热病》说:“偏枯......益其不足,损其有余,及可复也。”所以在治疗上用扶正的方法去“益其不足”,以祛邪的方法去“损其有余”,故用人参、甘草益气扶正,以正复而邪去,用麻黄、桂枝、防风、防己发汗利小便即“开鬼门,洁净腑”的祛邪方式达邪去而利正复。《金匮要略》中对其病机又提出“虚寒相博”,故又循“气血得寒则凝,得温则行”之说,用附子助阳,加生姜更利温中散寒以促血行,并对方中各药均有增效作用;《医林改错》又对本病病机提出“气虚血瘀”,因“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所以重用黄芪补气起推动力作用而促血行,用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用地龙通络,合而用之其达扶正祛邪温阳散寒,补气活血化瘀之目的。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人参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组织有显著保护作用及抑制脑水肿形成作用,也证明人参有抗自由基作用,甘草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麻黄、桂枝具有发汗作用,又有利尿作用,配防风、防己有协司作用,对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有一定效果,附子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抗凝等多方面作用,黄芪、赤芍、川芎、当归、桃仁、红花、地龙等合用有改善脑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溶解血栓,抗凝,改善血流变学方面的指标,降血脂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非常显著的消退作用,所以,临床用于急性脑梗塞时,又有消栓再通作用,又有减轻脑水肿,消除自由基的作用,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本发明药物由下述药物组合物制备而成,该药物组合物是本发明的核心,任何药物只要含有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就具有本发明所说的药效,当然本发明优选由上述药物组合物组成的药物制剂。
本发明所说的药物组合物组成如下:
黄芪 80-120克
当归尾3-10克
赤芍 3-10克
地龙 2-6克
川芎 2-6克
桃仁 2-6克
红花 2-6克
麻黄 2-6克
桂枝 2-6克
人参 2-6克
甘草 2-6克
附子 2-6克
防风 2-6克
防己 2-6克
生姜 2-6克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优选用量配比是:
黄芪 80-120克
当归尾5-7克
赤芍 5-7克
地龙 3-4克
川芎 3-4克
桃仁 3-4克
红花 3-4克
麻黄 3-4克
桂枝 3-4克
人参 5-6克
甘草 3-4克
附子 3-4克
防风 4-6克
防己 4-6克
生姜 8-10克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最佳用量配比是:
黄芪 120克
当归尾6克
赤芍 6克
地龙 6克
川芎 6克
桃仁 6克
红花 6克
麻黄 6克
桂枝 6克
人参 5克
甘草 3克
附子 3克
防风 5克
防己 5克
生姜 9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国华,未经李国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02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