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式捕蟹笼无效
| 申请号: | 96250012.7 | 申请日: | 1996-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274880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2-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昊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昊源 |
| 主分类号: | A01K69/10 | 分类号: | A01K69/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树俦 |
| 地址: | 韩国釜***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捕蟹笼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一根长支承绳索上以一定间隔系结多个、将其投入水中,引诱捕捉蟹的捕蟹笼。
传统的此类捕蟹笼与后述图4所示结构大致一样,由于是将具有多个引诱口的网包覆固定在盘状弹簧10的外部,在出港时需要对盘状弹簧充分按压而成平坦状后,在盘状弹簧的另一侧上挂上挂钩11使体积缩小的收缩作业,还要进行将挂钩取下,使捕蟹笼张开的作业,这些作业都是在捕渔作业场上完全依靠人力进行,需消耗大量人力与时间,从而存在因依赖于人力操作,作业时间长,很难使捕获效率提高的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能在水中自动张开、提起时自动收拢、可节省人力与时间,使捕获效率提高的折叠式捕蟹笼。
根据本实用新型折叠式捕蟹笼,把形成多个逐断向内侧变狭小的引诱口的网包覆固定在上下部的金属支承环间,把由发泡合成树脂形成的环形浮子固定在捕蟹笼的上部金属支承环上,将钩挂件系在一根长支承绳索上,而后将其投入水中。
在将上述捕蟹笼投于水中时,其上部金属支承环因浮子的浮力而浮起,其下部金属支承环因其自身的重量而下沉,从而自动将捕蟹笼张开,此外,在上提时能自然地将其收拢成体积很小。从而具有能大幅度节省渔民的劳力和时间以及能使捕获作业效率显著提高的效果。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上述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3为上述结构收拢状态的纵剖面图,
图4为表示传统捕蟹笼的图。
在通过将具有多个引诱口5的网4包覆固定在上部金属支承环2与下部金属支承环3间而组成的捕蟹笼1中,把用发泡合成树脂按照上部金属支承环2的形状制成的浮子6固定在上部金属支承环2上,此外,浮子6也可由中空管子构成。当按一定间隔用挂钩件7将多个本实用新型捕蟹笼1系在一根长的支承绳索12上后投入水中,即可进行往常的捕捉蟹作业。
本实用新型由于将上部金属支承环2与下部支承环3固定在网的上下,将浮子6固定在上部金属支承环2上,故在依靠浮子6的浮力使上部金属支承环2在水中浮起的同时,使下部金属支承环3依靠自身的重量而下沉。
因此,能使捕蟹笼1在水中自动地张开形成与图2所示一样的状态。若再考虑到浮子6的浮力大小制造浮子,便可对捕蟹笼1的下沉深度进行调节。
并且,在将捕蟹笼1上提时,依靠下部金属支承环3的重量能自动地将其收拢成如图3一样使体积缩成很小,,由于只要用锁扣8打开开口部就能将捕获的蟹取出,因而不用担心因已将捕蟹笼1收拢而难以将蟹取出的问题。
因此,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将其投入水中时,能依靠固定在上部金属支承环2上的浮子6的浮力与下部金属环3的重量而自动地张开,在上提时能自动收拢成体积很小形状,从而具有能最大限度地节省捕蟹作业的人力与时间,使捕获率提高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昊源,未经李昊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500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片剂压力测定仪
- 下一篇:一种可组装成无顶遮阳帽的盒、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