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触摸延时开关无效
申请号: | 96248715.5 | 申请日: | 199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275775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3-04 |
发明(设计)人: | 吴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杨 |
主分类号: | H03K17/96 | 分类号: | H03K17/9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摸 延时 开关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学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照明控制开关。
众所周知,公共场合如楼梯、走廊、公厕等照明开关多采用触点式,不能做到人离灯灭,因而白白浪费电能。
现有一些自动照明开关的缺点:一是价格贵,不便推广二是性能不稳定,易产生误动作,不适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性能可靠、寿命长、价格低廉、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的触摸延时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可控硅的阴极、阳极连接,单稳态延时电路、高增益放大器及光电转换电路依次串联与可控硅的触发端相接,高增益放大器的输入端还与金属电极相连接,用手触摸金属电极,人体感应信号经高增益放大器、单稳态延时电路触发可控硅导通,延时一定时间自行阻断,从而控制了开关的通与断。
由于光电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用一只二极管与高增益放大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白天和夜间光强弱不同,光电转换电路输出不同的电位,使开关只有在夜间光暗时才能被开启。
金属电极是用一只阻值够大的电阻与高增益放大器的输入端相连接,以保证人手触摸金属电极时绝对安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CMOS电路,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性能稳定可靠等优点,光控作用使开关白天不能开启,夜间有发光二极管指示金属电极S位置,用手触摸一下金属电极,开关开启一次,延时后自行关闭,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方块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图。也是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非门F1~F6二极管D1~D6、可控硅CR、电阻R1~R8,光敏电阻RG,电容C1、C2,发光二极管LED、金属电极S。
实施例:
图1、图2所示由二极管D1~D4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的交流输入端与照明负载串联后接交流电源,桥式整流的直流输出正、负极分别接可控硅的阳极和阴极,可控硅的触发极与阴极接电阻R3。将CMOS电路的VDD和VSS端并联电容C2,VSS端与可控硅的阴极相接,VDD端与可控硅的阳极用电阻R1连接起来。
单稳态延时电路由非门F1、F2、电容C1和电阻R4组成,非门F1的输入端和F2的输出端相接,F1的输出端与可控硅的触发端接电阻R2。F2的输入端与可控硅的阴极间接电容C1;由非门F3和F4构成高增益放大器,二极管D5和电阻R4并联后将D5的负端接F2的输入端D5的正端接F3的输出端,F4的输入端与可控硅的阴极接入电阻R5,金属电极S用电阻R6与F4的输入端连接,光电转换电路由非门F5、F6、光敏电阻RG和电阻R7组成,非门F5与F6串联,F6的输入端与可控硅的阴极接光敏电阻RG,F6的输入端与CMOS电路的VDD端接电阻R7,F5的输入端接二极管D6的负极,D6的正极接F4的输入端。将LED的正极与电阻R8连接,R8的另一端接CMOS电路的VDD端,LED的负极接可控硅的阴极。
本实用新型接通交流电源后,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获得较高的直流电压,经R1降压C2滤波后为CMOS电路提供正常的工作电压,不触摸金属电极S时,高增益放大器输出低电位(C1未被充电),单稳态延时电路处于稳态(输出低电位),可控硅阻断,交流回路不通,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在夜间,光敏电阻不受光线照射,呈现高电阻值,使非门F6的输入端电位升高,光电转换电路输出高电位,二极管D6处于反偏截止,将光电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高增益放大器的输入端隔离。若用手触摸金属电极S时,人体感应的交流信号经高增益放大器放大,由非门F3的输出端输出高电位脉冲,经二极管D5对电容C1充电,使单稳态电路发生翻转输出高电位,触发可控硅导通,从而使交流回路接通开关开启。C1充电后通过电阻R4缓慢放电,当电位降到一定程度时,单稳态电路自动翻转成稳态(输出低电位),可控硅又恢复阻断状态,开关关闭。
在白天,光敏电阻RG受强光照射呈低阻状态,使非门F6的输入端电位降低,光电转换电路输出低电位,二极管D6处于正向导通状态,将高增益放大器的输入信号短路,因此触摸金属电极电路没有反应,开关不能开启。
利用发光二极管LED在夜间指示金属电极S的位置,以利于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杨,未经吴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487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液下泵
- 下一篇:一种随机无功补偿器过压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