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总线式报警控制器无效
| 申请号: | 96246133.4 | 申请日: | 1996-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281572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5-13 | 
| 发明(设计)人: | 刘天宇;董铁军;孙玉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8B25/14 | 分类号: | G08B25/14 |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沈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光林 | 
| 地址: | 11000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总线 报警 控制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自动报警控制器。
目前,在一些银行,仓库或者是住宅所使用的报警器多为触点式信号直接联接的方法,如有末端传感器,防火的,防毒的及防盗等传感信号一通过电路传到报警器,瞬时发出报警声,光电以及其它信号形式,此种报警器结构简单,制作安装容易,但其不足之处是多路报警后无法知道发生报警的终端位置,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当报警终端较多且距离较远时无法达到监控的目的,对于报警多终端时监控形成不了闭环系统,对于环境复杂,多种传感信号,统一由中心监控难以实现。
为解决以上报警装置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总线式报警控制器,以计算机为处理终端,对于多路报警,实现远距离监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之结构设计是这样实现的:该报警控制器由数据接收器,解码器,控制信号发生器,16路报警信号处理器,报警信号发生器,编码器及数据发射器组成,其联接是数据接收器接收来自计算机数据,以串联形式接收,数据接收器通过解码器与控制信号发生器联接,控制信号发生器与16路报警信号处理器联接,16中报警信号处理器经报警信号发生器与编码器联接,编码器输出经数据发射器与计算机联接,(如图1所示),其详细联接是,计算机将数据串行输出,输入到数据接收器光电耦合器TiL117的输入端,输出联接到解码器的MC145027输入端,解码器MC145027之输出联接控制信号发生器U11的输入端,控制信号发生器U11输出之一端联接到16路报警信号处理器的控制端,同时联接到编码器MC145026的输入端,16路报警信号处理器LM339之输出分别通过反向门电路U5输出联接到报警信号发生器JK触发器U3、U4的时钟输入端,报警信号发生器U2之输出联接到编码器MC145026之输入端,编码器输出联接到数据发射器光电耦合器输入,端输出经三管极放大器C2482为数据发射,由计算机来接收,其中16路报警信号处理器由A-B共计为16个输入端,前面联接各种报警信号传感器之输出信号。
本实用新型之优点:电路结构简单,可实施多路报警器终端控制,由计算机监控速度快,灵每度高,适合运距离,多路报警器监控。
本实用新型之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为总线式报警控制器电路方框图:
图2为总线式报警控制器电原理图;
其结构如图2所示,数据接收器之光电耦合器TiL117输出端与解码器MC145027输入端联接,解码器MC145027之输出与控制信号发生器74LS373输入端联接,发生器通过器件74LS138与报警联接,16位报警信号处理器LM339通过与非路电路U5 74LS00的输出与报警JK触发器U4、U3计数端联接,偏码器MC145026之输出通过光电耦合器与发射三极管控制端联接,三极管驱动器为C2482。
工作时,任一路报警信号处理器所接收的报警信号立即通过报警信号发生器产生相应信号,然后通过编码器编码,再通过数据发射器发送给计算机,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将处理后数据进行接收,经编码进入控制信号发生器之所产生的信息去驱动16路报警信号处理器的执行机构,实现某些特定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461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后尿道测量定位缝合及瘢痕切除器
- 下一篇:熔石英轻型反射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