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气艇无效
申请号: | 96244962.8 | 申请日: | 199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293513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0-07 |
发明(设计)人: | 严传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严传麟 |
主分类号: | B63B7/08 | 分类号: | B63B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亚军,樊炳章 |
地址: | 518067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舟艇,具体地是一种充气艇。
自古以来,小型舟艇在海岸线水域、岛屿之间、江河、湖泊、水库中充当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救援工具。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休闲游乐,体育运动,海底探索方面也有迫切需求。随着科技发展,在材料、结构、动力方面已发生重大的变化,例如艇体的材料不仅使用木质和钢质,还广泛使用玻璃钢,铝合金甚至橡塑材料;结构上除用簿壳结构外,出现了充气结构,可拆卸折叠后随身携带,动力操纵方面除用划桨或固定装置的发动机,操纵系统外,又出现了结构紧凑轻巧,可以拆装的艇尾机及操纵系统。目前使用的橡胶充气快艇,在体轻、快速、航行安全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以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了的充气艇,使其结构简单、轻巧,有足够的稳定性、刚性、浮性及航行能力,适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充气艇,主要由艇体、底板、划桨、艇尾机及附件组成,其艇体前方和左、右侧为连体的气胎,气胎之间的艇底上装有龙骨,龙骨上铺设底板,艇尾板上装设艇尾机,其构造包括
a、艇体的连体气胎于内腔适当位置用两个圆锥状隔膜隔断,将气胎分隔为三个独立气室;
b、龙骨分为三段,相邻两段间以凸、凹弧成关节状配合,其连节点两侧装有导向板,该导向板用螺钉加粘结与其中一段龙骨牢固连接,使相邻两段龙骨成可相对转动和相对滑对的连接;
c、底板两侧插入气胎与艇底连接处,通过纵桁条、止动条获得稳定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
所述艇体前方和左、右侧气胎的外缘设置有防摩擦条,左、右侧气胎尾部成锥体状收缩,该锥体状气胎末端设置有防撞球。
在所述艇尾板下侧装设有两个泄水阀,该泄水阀由阀体、阀芯、阀塞组成,阀体为有锥孔内腔和底板的空心套,该底板上有若干通孔,阀芯为弹性膜片,其中心有拉杆插入底板中心孔成弹性连接,将阀芯固定于阀体的底板内侧,使水不能流入而只能单向流出,阀塞呈锥柱状与阀体的锥孔配合,阀塞端部栓有尼龙绳。
所述将艇体气胎分隔为三个气室的圆锥状隔膜,其与气胎的连接是通过密封胶片及双面贴条实现粘结固定的。
所述艇底通过衬条与气胎粘结固定。
所述艇尾板通过座垫、贴条与气胎粘结固定,该座垫两端用贴布粘结加固。
所述底板通过若干左右定位叉条与龙骨成活动连接,该定位叉条以螺钉连接加粘结固定于底板下方。
所述艇底通过若干左、右定位块与龙骨成活动连接,该定位块与艇底通过贴条、衬条粘结固定,在对应龙骨中心的艇底下底面设置有耐摩擦条,该耐摩擦条粘结固定于艇底。
所述最后一块底板通过上压板、下托板安装于艇尾板,该上压板、下托板用螺钉加粘结固定于艇尾板。
所述艇体的气胎、气胎外缘防摩擦条、艇底耐摩擦条、艇尾防撞球以及各处的衬条、贴条均用高分子弹性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积极有益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休闲游乐、运动型的充气快艇,其特点如下:
1、充气快艇(以下简称“艇”),由艇体、底板、龙骨、纵桁条、划桨、艇尾机及其他附件组成。具有结构简单、轻巧,有良好的机动性,造型美观,并能保证在额定功率下发挥出最大航速。即使在艇部分受损或载荷集中于艇的一侧的情况下,仍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刚性、浮性及航行能力,它适用于-20℃~+65℃的水域。
2、艇体和艇底用高分子材料粘合而成。高分子材料是用高强度高密度的纤维布与耐腐蚀、耐磨擦、耐老化、耐低温的塑胶合成,粘合剂耐水、耐老化,具有特强的粘接力。
3、艇体具有三个独立气室,各有一个进排气阀,可使用普通充气工具充气,也可用专用工具进行测量使气室始终保持正常的工作压力。艇体的粘接可分对接和搭接,主体布和内外贴条之间附有密封材料,保证气室的密封及承受冲击载荷。相邻气室用圆锥形薄膜隔开,它可以平衡各气室的气压。
4、龙骨、底板及纵桁条使艇底保持足够刚性,能承受波浪的冲击,艇底的形状能减小艇的航行阻力,它们可在艇底内方便装拆。
5、龙骨分成三段,连接部分设有导向板,用螺钉与龙骨牢固连接,各段龙骨可在导槽内活动。五块底板则通过叉条,止动条及纵桁条形成二相交平面,嵌在艇体与艇底之间。
6、艇尾板设在艇体的尾部,可装置艇尾机,下方有二个泄水阀,艇在水中航行时,处于密封状态,保证水不进入艇底,艇在地面或艇首垂直向上时,艇底的水能自动泄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严传麟,未经严传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449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三相一体化电动机
- 下一篇:变形魔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