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控式眼内硅油吸引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6241826.9 | 申请日: | 1996-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284060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6-17 |
| 发明(设计)人: | 刘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武 |
| 主分类号: | A61F9/00 | 分类号: | A61F9/00;A61M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73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 式眼内 硅油 吸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从眼球内把硅油主动吸引出来的装置。
向眼球内注入液态硅油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新方法;当视网膜复位成功以后常常需再次手术将注入的硅油取出。目前尚无一个公认的取出眼内硅油的标准方法。现有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让硅油自行流出眼外,另一是用某种负压装置(如注射器)抽吸硅油出来。但由于硅油具有很高的粘滞性(5000粘度单位),让其自行完全流出需很长时间,有时为加速其流出速度还要同时增加眼内压;而负压吸引装置又缺乏统一的安全控制设计,有误吸眼内其它组织结构的危险性,故使用时很难灵活掌握;为增加硅油取出的速度和安全性,也有方法建议应用玻璃体切割仪配置的可控式负压来吸引眼内硅油,但由于该仪器价格昂贵,且缺乏硅油取出的专用设计,造成成本及损耗增加,不宜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控式眼内硅油吸引装置,它能灵活快速地从眼内把高粘度硅油吸引出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通过一个管状手柄把吸引针头与一段连接持续负压源的吸引管相连通;在手柄壁上钻有一个用于消除针头内负压的进气孔,通过手指尖的按压活动来关闭或开放该进气孔,从而启动或停止对硅油的吸引过程。当关闭进气孔时,手柄及针头内立刻形成持续负压并开始吸引硅油;开放进气孔时,位于进气孔之前端的手柄腔及针头内的负压立刻消失并停止任何吸引作用。
本实用新型因为只需要在吸引针头和吸引管之间连接上一个具有消除针头内负压作用的进气孔的管状手柄,所以结构特别简单;由于完全通过变化进气孔的开、关状态来控制全部吸引过程,所以不需要采用可调式负压源,而应用普通的持续负压源即可;同时由于只需用任何一个手指尖就可控制进气孔,所以操作起来非常灵活和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控式眼内硅油吸引装置的剖面图。
下面结合图1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装置包括一个管状手柄(1),其前端连接吸引针头(2),后端连接与持续负压源(图中未画出)相通的吸引管(3)。手柄(1)的管壁上有一个进气孔(4),其大小以达到在其开放状态下针头(2)内不形成负压为准,即开放进气孔(4)时,针头(2)不产生吸引作用。
把吸引针头(2)插到眼球(5)内的硅油(6)中,然后用一个手指尖(7)压住手柄(1)上的进气孔(4),此时针头(2)内就产生与手柄(1)和吸引管(3)内相同的负压,眼球(5)内的硅油(6)便通过针头(2)被吸引出来。通过手指尖(7)的按压与抬起动作,可以随时关闭或开放进气孔(4),从而灵活控制对硅油(6)的吸引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武,未经刘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418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