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水分离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6241319.4 申请日: 1996-10-25
公开(公告)号: CN2308435Y 公开(公告)日: 1999-02-24
发明(设计)人: 吴光夏;张东华;王正军;刘忠洲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主分类号: B01D61/36 分类号: B01D61/36
代理公司: 中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林道濂
地址: 100085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油水 分离 装置
【说明书】: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油水分离装置,特别是一种由膜渗透蒸发、离心、抽吸和负压清洗等技术结合起来的油水分离器。属于半透膜的分离方法及设备的技术领域。

油水分离常用的方法为气浮法,离心法,斜板隔油法,粗粒化法等,这些方法对水中的分散油分离效果较好,而对于乳化油的分离几乎没什么效果,最近发展起来的用膜法分离水中油的方法可去除水中的分散油和乳化油。这种方法适合于水中含油,即水多油少的情况,采用的驱动力是压差。另一种去除油中含水的方法是采用膜渗透蒸发法,(或称渗透气化法),它是利用液体中二种组分在膜中溶解度与扩散系数的差别,通过渗透与蒸发,将二种组分进行分离。在膜的一侧是溶液相,在膜的另一侧减压抽真空,透过膜的蒸气在冷阱中收集,或被惰性气体或被非渗透性可凝性蒸气带走、收集。所有上述方法或者是在水多油少的情况下使用,或在油多水少的情况适用,没有既适用于水多油少又适用于油多水少情况下的油水分离方法。

现有的背景技术经检索,有如下专利文献,未见报道有关采用离心,膜渗透蒸发,抽吸和负压清洗等结合起来的技术,既适用于水多油少也适用于油多水少情况的油水分离装置。有关文献如中国专利95213501.9、93237682.7、95200790.8、95204535.4、95204531.1、92228936.0、89210648.4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构造的油水分离装置,它结合离心、膜渗透蒸发、抽吸、负压清洗等技术,使其既适用于分离水多油少也适用于分离油多水少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是由泵、喷射泵或其它真空装置,螺旋中空纤维膜器件、管路、阀门、液槽、空气、加热器、干燥器、压力真空表等组成的油水分离装置。由阀门转换可使膜装置处于压力,离心,真空抽吸,热空气蒸发这几种动力形式的两种或3种同时起作用的分离过程,也可处于膜的负压清洗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附图3张,其中:

图1单泵喷射泵螺旋膜器件油水分离装置

图2双泵喷射泵螺旋膜器件油水分离装置

图3单泵真空装置螺旋中空纤维膜器件油水分离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3个实施例。

实施例1

请参阅附图1,本实用新型的膜器件,运行泵和喷射泵间的连接是以下列方式来实施的,运行泵[101]的入口和出口分别接三通[103]和三通[107],三通[103]的另两端分别接阀门[102]和[104],阀门[102]的另一端接液槽[105],阀门[104]的另一端接液槽[106]。三通[107]的另两端分别接三通[154]和预滤器[108],三通[154]的另两端分别接阀门[130]和阀门[153],阀门[130]的另一端接三通[141],阀门[153]的另一端接三通[155],三通[155]的另两端接阀门[132]和伸到槽[106]底部的管路[156],三通[141]的另两端分别接阀门[142]和喷射泵[137]的入口[139]喷射泵的出口[138],负压口[140]分别接阀门[135]和三通[146],阀门[135]的另一端接三通[134],三通[134]的另两端分别接阀门[136]和三通[133],三通[133]的另两端分别接阀门[131]和[132],连接阀门[131]另一端的管子伸到液槽[105]底部,三通[146]的另两端分别接阀门[147]和[145],阀门[147]的另一端接干燥器[148],干燥器[148]的另一端接阀门[149],阀门[149]的另一端接三通[150],三通[150]的另两端分别接阀门[145]和三通[151],三通[151]的另两端分别接阀门[152]和阀门[144],阀门[144]的另一端接四通[143],四通[143]的另三端分别接阀门[142],阀门[136]和三通[128],三通[128]的另两端分别接压力真空表[129]和螺旋中空纤维膜器件[120]的一个料液流通口。螺旋中空纤维膜器件[120]的透过液出口[121]接三通[122],三通[122]的另两端分别接阀门[125]和阀门[123],连接阀门[123]的管子伸到透过液槽[124]的底部,阀门[125]的另一端接空气加热器[126],空气加热器[126]的另一端接干燥器[127],螺旋中空纤维膜器件[120]的另一透过液接口[119]与阀门[117]连接,在[119]与[117]间接有压力真空表[118],与阀门[11 7]相连的管子伸到真空罐[115]的底部,阀门[152]的另一端接真空罐[115]的顶部[116],整个真空罐浸入冷浸浴[114]中,预滤器[108]的另一端接阀门[109],阀门[109]的另一端接四通[110],四通[110]的另三端分别接螺旋中空纤维膜器件[120]的另一料液流通口,压力真空表[113]和阀门[111],连接阀门[111]另一端的管子伸到清洗槽[112]的底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413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