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轴防盗锁无效
申请号: | 96239987.6 | 申请日: | 1996-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288902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8-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柏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柏云 |
主分类号: | B62H5/00 | 分类号: | B62H5/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吕晓蕾 |
地址: | 73002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轴 防盗锁 | ||
一种车轴防盗锁,它属于一种锁具,特别是用于锁定车轴的锁具。
现有的自行车、摩托车以及三轮车等的锁具均是为锁定车轮而设计的,这类锁具其隐蔽性差,防盗效果不佳,也有一些设计提出了锁定车轴的锁具的方案,但这类设计均存在适用性差,成本较高,设计较复杂等缺点。本申请人在第96216540.9号中提出了一种车轴防盗锁的技术方案,这一方案结构简单,它是利用在轮毂上开出花键槽,将锁芯中的锁舌直接深入到花键槽中而实现锁定的,而且在锁体上开定位槽,虽然这一设计简单,实用,但依然存在有以下问题,首先这一设计其锁定位置是一定的,必须在锁体上开出定位槽;其二它不能利用现有的车上的轴瓦进行改装,必须使用新的轴瓦才能安装该锁具;其三部件加工难度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适用性更好,可利用原车上部件进行加工,成本更低的车轴防盗锁。
本实用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轴防盗锁,它包括锁体2,锁芯9、锁舌15,车轴18和轮毂6,在车轴18的轮毂6的两端设有单列向心力球轴承13,在车轴18上开有锁舌导槽16,在轮毂6上开有花键槽14,其特征在于锁舌15为“Z”型锁舌;在所述的锁芯9内设有凸轮1和开启锁定限位器10,在所述的锁舌导槽16中设有弹簧17;在所述的凸轮1上开有锁定止退平面8和开启止退平面11。所述的花键槽的数量为6~10个。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锁具的自锁功能,且可直接利用现有的轴、轮毂进行改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隐蔽性和防盗效果好。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自行车、摩托车以及三轮车等车辆。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启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开启状态下锁舌位置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锁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锁芯外形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锁闭状态下锁舌位置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自行车上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下面以附图1、2、3、4、5、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6中所示:19为自行车的车架,车架的三角结合处,原有一固定槽22,在锁体2上加装一固定件20,将固定螺丝21穿入固定槽22,即可将锁体2固定在车架19上。固定件20应卡入锁体2上的定位槽3中。23为自行车支架。在轮毂6上设有加油孔5,以保证加油方便。7为车轴的固定螺钉。轮毂6上所开的花键槽14,其数量可以在6个到10个之间,实际上锁舌15进入任何一个花键槽14中时,均可将锁具锁定。花键槽14也不易开得太多,否则会增加加工难度,也使得轮毂的强度降低。本实用新型所给的实施例的附图2和附图5中均为8个花键槽。锁芯中的凸轮1上开有两个平面,两个平面间成一定的角度,其中一个平面为开启止退平面11,另一个平面为锁定止退平面8。开启锁定限位器10的作用是避免锁定位置过位及钥匙24能否拔出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开启、锁定作用原理:
当使用自行车时,利用钥匙24插入锁芯9内,转动锁芯9,锁芯9带动凸轮1转动,凸轮1推动“Z”型锁舌15前移,同时压缩弹簧17从车轴的锁舌导槽16内向轮毂6的花键槽14处移动,“Z”型锁舌15脱离花键槽14到位时,凸轮1继续转动,直到被开启锁定限位器10限制住;此时“Z”型锁舌15在弹簧17的作用下往后移动,“Z”型锁舌15的一端与凸轮1的开启止退平面相抵触,使得锁舌15的位置固定不动,钥匙24也处于限位状态,不能拔出,此时本实用新型处于开启状态,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
当需要锁闭自行车时,首先用支架23支好自行车,用钥匙24转动锁芯9,这时凸轮1转动,同时“Z”型锁舌15在弹簧17的伸张作用下向轮毂6上的花键槽14移动,当“Z”型锁舌15进入花键槽14内时,锁舌后端的平面与凸轮1的锁定止退平面相平行,两平面间应保持1~2毫米的间隙,此时即可拔出钥匙。本实用新型处于锁闭状态。如果“Z”型锁舌15在弹簧17的作用下仅抵住了轮毂6的端面,而并未进入花键槽14内,也可先将钥匙24拔出,推动自行车,使轮毂6转动一定角度,此时在弹簧17的作用下,“Z”型锁舌15可进入花键槽14内,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自锁。这样不会给盗车者造成可乘之机。12为轴承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柏云,未经刘柏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99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