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限流避雷针无效
| 申请号: | 96239584.6 | 申请日: | 1996-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261103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8-27 |
| 发明(设计)人: | 解子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爱劳高科技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T19/04 | 分类号: | H01T19/04 |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守仁 |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关***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限流 避雷针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限流避雷针,它广泛用于石油、电力、广播通讯、化工、建筑和气象等部门。
目前,世界上对雷电的防护方法基本是沿用富兰克林避雷针的原理,其特点是利用自身的高度使雷云电场畸变,将雷电吸引于自身,代替被保护物受雷击。这种方法的缺陷是:当上升陡度极大,通常为数十至数百千安的雷电流流过避雷针时,会引起针体及引下线和接地体的电位升高,造成对保护物的反击,引起被保护物的损坏;同时,流过避雷针的强大雷电流在其四周空间形成的感应电磁场会引起设备的误动及损坏,特别是对弱电设备、易燃、易爆品,采用传统避雷针进行防护时,极易引起巨大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消除先导由地面向上发展的上行雷,并能将下行雷的主放电时间大为延长,限制主放电电流的限流避雷针。本实用新型能保证被保护物的安全,不受雷击的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接闪体、接地引下线、支架和接地体。其中,接闪体有1-4根,每根长1-10米,电阻10-100千欧,顶部有2-6根金属分叉针。相邻接闪体的夹角为10-25°。
上述接闪体可由1-3节构成,2节或3节时以螺纹相连,总长、电阻值同1节。制成多节,主要是便于运输。各节内芯可采用环氧玻璃钢或环氧碳素纤维等绝缘管材,外包一层半导体材料。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一是保护范围比现有避雷针大10%。二是能消除雷电危害,可100%消灭上行雷;能延长下行雷的主放电时间和限制主放电电流,当下行雷在16KA以下时,可将其限制到60A以下,下行雷超过16KA时,针体表面可发生闪络,但仍可限制雷电流幅值为原值的20%,并且不影响针体性能。三是可广泛应用于石油、电力、广播通讯、邮电、化工、建筑、军火炸药仓库、国防工程和气象等需要防雷击的部门。四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接闪体2、接地引下线4、支架5和接地体6。接闪体2有1-4根,每根长L为1-10米、电阻为10-100千欧,一般以5米长、35千欧电阻为好。每根接闪体顶部有与之螺纹相接的2-6根金属分叉针1,一般使用4根针,每根针直径0.4-1cm、长15-40cm,用铜、铁、铝等金属制成。采用多根接闪体时,其相邻接闪体的夹角α为10-25°。
上述接闪体2的结构是:由1-3节构成,多节时各节以螺纹相连。每节内芯是环氧玻璃钢管或环氧碳素纤维管等绝缘管材,外包一层半导体材料。
每根接闪体2的下部与金属基座3螺纹相连。基座可固定装在支架5上。支架固定在大地上。接地引下线4采用截面积不小于50平方毫米的金属线,上接基座,下接不大于10欧姆的接地体6。当支架为金属体时可直接利用其作为接地引下线。若本实用新型用在建筑上,支架可省去,用建筑物本身替代。接地体6埋在地下。
本实用新型可克服传统避雷针受雷击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副作用,保证被保护物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爱劳高科技公司,未经武汉爱劳高科技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95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