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重复使用的皮肤手术缝合器无效
申请号: | 96235945.9 | 申请日: | 1996-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255825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士才;石外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士才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 |
代理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田文英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复使用 皮肤 手术 缝合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种临床皮肤手术中使用的手术缝合器。
目前,临床使用的一次性皮肤手术缝合器,适用于手术后的表皮缝合,具有良好的缝合效果,愈合伤口整齐、细小、美观,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但器械材料的有效利用率低,废弃物多,使用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重复消毒使用的皮肤手术缝合器。
本实用新型包括压针器械和缝针盒,压针器械为直压式结构,上手柄和下手柄以联结轴为转动支点,其受力机构为弹簧。下手柄安装有前导架和后导架,前后导架均呈三角形与下手柄贴合。前后导架之间空隙为管状导槽。后导架呈直角三角体,其前平面构成导块的后导槽面,斜面与下手柄内部滑槽面平行,构成凸形管道面,作为供缝针盒更换用导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缝针盒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上手柄1和下手柄2经联结轴5活络联结。上手柄1和下手柄2截面为型或方型,形成一个直压式结构。下手柄2上安装有前导架3和后导架9。前导架3的顶部带有联结孔,该孔与联结轴5、下手柄2、上手柄1贯穿联结。前导架3为三角体形状,其前平面和两侧面与下手柄2前端贴合。三角体后平面构成导块6的前导槽和缝针盒11的阻挡面。后导架9呈直角三角体,其两侧与后导架9内侧平面贴导架3为三角体形状,其前平面和两侧面与下手柄2前端贴合。三角体后平面构成导块6的前导槽和缝针盒11的阻挡面。后导架9呈直角三角体,其两侧与后导架9内侧平面贴合,其前平面构成导块6的后导槽面,斜面与下手柄2内部滑槽面平行,构成凸形管道,供缝针盒11自由进出和定位。
导块6呈圆弧头矩形立方体,头部为上手柄1的内侧面相接,为承压面。中间设牵引孔、由引导轴7贯穿上手柄1和导块6,其轴心为支点。压针板10固定或铆接于导块6的下端中间平面。压针板10上部有铆接孔,下端呈形,型板内侧和底部均有圆弧形或台型凹槽。板簧8呈C型,有两种固定方法:一,固定于上手柄1的内平面。并对扦入的缝针盒11的后端加力,使其在下手柄2内保持稳定状态。二,置于前导架3围绕联结轴5,扦入导块6,这两种结构均可使上手柄1弹起,使上手柄1与下手柄2保持一定夹角。
缝针盒11由导针板16,缝合针18,推针板15,恒力弹簧14,上盖板12,下盖板13及弹簧盖片17组成。导针板16截面呈台型,前端有挡针舌。作为缝合针18的排列依托。缝合针18为型细不锈钢丝,两针端呈尖劈状。缝合针18在导针板16上紧密有规则排列,由推针板15将它们向前推到导针板16的挡针舌和下盖板13内平面。推针板15截面呈型,骑跨在导针板16上。前端呈斜面使缝合针18均处于倾斜状态,后端有竖立片,受恒力弹簧14牵引使推针板15向前紧压缝合针18。恒力弹簧14为哑铃状,为相连的两个螺旋弹簧,连接端扣住针板15后端。
上盖板12本体为型,顶面有恒力弹簧14和推针板15所使用的导槽和固定框。前端有压针板10的中心导槽和两侧导槽,供压针板自由准确上下滑动。
下盖板13截面呈凹型,前端带有压针板挡板和出针口。其通过阴阳定位结构使导针板16、上盖板12三者紧密结合。
弹簧簧片17卡在上盖板12的凸起部分防止恒力弹簧14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机械结构符合下列公式:
本实用新型除了保持一次性皮肤缝合器优点外,具有下列好处:
(1)一次性使用成本低,病人经济负担小;(2)废弃物少,环境污染小;(3)可适用于一般型缝针和宽型缝针,分别适用瘦型病人,和胖型病人或脂肪厚的部位;(4)便于更换缝针盒和易损部件;(5)结构设计简单、轻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士才,未经李士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59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子脉象诊断仪的手腕式探测器
- 下一篇: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