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离式化学氧自救器无效
| 申请号: | 96235811.8 | 申请日: | 1996-04-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274071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2-11 |
| 发明(设计)人: | 汤治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治国 |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 代理公司: | 陕西省发明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毛淑霞 |
| 地址: | 71002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隔离 化学 自救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便携式自生氧救护装备—化学氧自救器,主要用于缺氧或有毒害气体环境中自救逃生。
现有化学氧自救器,采用往复式结构,使用重量1.1Kg,可连续使用生氧10分种,氧毫量1.15升/分,气体吸入口中的温度可达60度。该自救器未设有超前供氧装置,因为人在最初逃生自救时,30秒内供氧量不得低于2L,50秒内不低于4L,才能满足人在特殊紧急状态下的生理需要,所以现有自救器在突然发生险情的短时间内无法使逃生者快速自救。该自救器结构不合理,体积大而沉重,使用者负担太重,同时结构不严密,防护时间短,按中等作功量2000公斤.米/小时,仅用10分钟,目前井下发生灾害规定有效防护半径为1.5千米,若每分种按100米的速度逃生,只能逃出1千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体积小、防护时间长并设有超前供氧及降阻散热装置的化学氧自救器。
本目的是以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它主要由保护罩2、生氧急救系统3、上外壳4及下外壳5组成。其中生氧急救系统3,主要由鼻夹7、气囊8、呼吸软管组11、超前供氧装置14、生氧罐组16组成。而呼吸软管组11基本置于生氧罐顶盖上方中间位置,气囊8设置在其右侧,超前供氧装置14设置在其左侧,生氧罐内部还设有降阻散热装置17。这里的超前供氧装置14是具有一个装生氧剂的生氧包15,在生氧包的上方设有撞击组13,该撞击组通过联结卡块卡入并焊接在生氧罐16上端的卡槽内,在撞击组上插入一限位销钉12所构成。降阻散热装置17为一锥面体,并将其设置在生氧罐中间位置,在其内设有相应形状的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也采用往复式,内部设有降阻散热装置,使人佩带使用时气流温度低、呼吸阻力小、舒适;同时使内部生氧剂多重复充分放氧。增设了超前供氧装置,初期供氧30秒2L,50秒4L,同时又给仪器在初期启动时提供了温度补偿。保护时间长,按中等作功量可使用22分钟,结构合理、体积小、重量轻。
本实用新型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外形半剖面主视图。
图2为生氧急救系统结构连接示意图。
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实施过程作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该自救器是由保护套2、上外壳4、下外壳5,在外壳内装有生氧急救系统3组成。如图2所示:生氧急救系统主要由鼻夹7、气囊8、呼吸软管组11、超前供氧装置14及生氧罐组16组成。其中呼吸软管组装于生氧罐顶盖上中间位置,气囊装于顶盖的右边,超前生氧装置在其左边,它们分别与生氧罐连通。参见图2,生氧急救系统详细构造是这样:首先组装生氧罐组16、装入降阻散热装置17、倒入一定数量生氧药品23,再压上承板组19,承板组由带孔的金属板及非金属衬垫构成,在金属板与生氧罐顶板之间装有承压弹簧22,它们通过焊接在一起。用固定卡将超前供氧装置14固定安装在生氧罐的上端,将撞击组13护板内的扭簧搬起插入启动销钉12,启动针上的绳A端与鼻夹8拉簧上的绳A端连接。呼吸软管组11的上端为呼吸气咀,下端与生氧罐输气口装配,并由固定卡21固定在其上,软管有伸缩性,根据人的高低随意调整。气囊8的上部与呼吸软管上端用拉绳连接,气囊下端的输气口与生氧罐接口相连,并用胶及固定卡固定。生氧罐外围设有隔热层18,头带10套挂在生氧罐底部。见图1,将组装好的生氧急救系统装入下外壳5内,再将气囊、呼吸软管、头带依次折好,扣上外壳4,并用封口带1将上下外壳封接,再扣上保护套2。
该自救器的工作原理:它的呼吸气路为往复式闭环系统,佩带者呼吸时,气体经呼吸软管组下端的冷凝装置20进入生氧药罐体16,呼吸气中的水气和二氧化碳与生氧剂发生化学反应:
例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治国,未经汤治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58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