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双层通风拱形屋面大板无效
| 申请号: | 96235051.6 | 申请日: | 1996-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269432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2-03 |
| 发明(设计)人: | 兰中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洪山金良建筑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E04D3/24 | 分类号: | E04D3/24 |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森林 |
| 地址: | 43005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钢筋混凝土 双层 通风 拱形 屋面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车间、仓库等建筑物的屋面大板构件,特别是一种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双层通风拱形屋面大板。
在本实用新型提出之前,用在车间、仓库等建筑物的屋面大板基本上都是单层大板,不但刚度及稳定性较差,同时隔热及通风效果也比较差。特别是若用于南方的仓库,其内的物质(如棉花等)在高温下易燃,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威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刚度及稳定性较强、通风及隔热性较好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双层拱形屋面大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的两侧为两条边纵肋1,两条边纵肋1之间平行设置有带孔的中部纵肋2,边纵肋1和中部纵肋2由与其垂直的横肋8相互连接,横肋8上开有通风孔;下方设置有下翼板6将各部件连为一体;上方设置有上层板5;两端拱脚处设显有开孔的卧梁4,卧梁4的外侧设置有锚具7,预应力拉杆3两端穿过卧梁4的预留孔由两侧的锚具7锚定;卧梁4的两端设置有可与卧梁钢筋及墙体埋件焊接的外包式角钢埋件9。
上述所说的上层板5的中部可设置通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板的跨度和宽度可大幅增加,能满足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对大空间的需要。可叠层预制,占用施工场地少,可与墙体工程同步施工,建筑总的施工周期短。结构构造合理,刚度及稳定性好,各部件工作安全可靠。板内空气流动畅通,隔热效果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端部大样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锚具7的平面图。
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
以上各附图所示的结构就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抛物线形的边纵肋1及中部纵肋2、下翼板6、卧梁4、预应力拉杆3构成一个完整的拱形受力体系。上层板5为维护结构,且起隔热、保温、通风和防水基层的作用。横肋8将各条纵肋1、2连成一体,保证了纵肋的稳定性。拱形边纵肋1、中部开孔纵肋2、下翼板6均为抛物线形,它们一次整浇共同形成拱圈,承受屋面自重的各种活载,是主要的受力构件。中部纵肋2可根据板宽大小设置一条或多条,开孔是为了加强通风效果,提高隔热性能。下翼板6既是拱圈中心的受力构件,也是下部的维护构件,使室内形成光滑的天棚。纵肋1,2在上面预留一定的露头钢筋。预应力拉杆3可根据板宽大小,采用一根或多根,作用是为了减小拱圈顶的弯矩,使板跨度增加。拉杆3采用II级或III级冷拉或非冷拉钢筋(视跨度及板宽而定),拉杆两头墩粗、穿过拱脚卧梁4预留孔和连体锚具7的外锚环11,并施加设计所需预应力后,用锚具7中的内锚环10固定。当板宽和跨度较小时,可用一根拉杆,此时用单体锚具,当板宽或跨度较大时,可采用两根或多根拉杆,此时采用连体式锚具,提高混凝土的局部抗压能力。卧梁4位于拱脚处,当大板起吊时,卧梁4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双向受弯,就位后仅水平方向受弯。卧梁4在水平方几开孔,与板内夹层相通,形成一个空气流动层,达到通风隔热的效果,当在寒冷地区需要保温时,则不必开孔。卧梁4的断面在跨度和板宽较小时,采用矩形,当板宽和跨度较大时,采用异形断面,以提高抗弯及抗剪的能力。卧梁4两端预埋外包式角钢埋件9,并与卧梁受力筋及墙体埋件焊接。卧梁4中预应力拉杆孔在拉杆安装完毕后,应压力灌浆,以防孔内钢筋锈蚀。上层板5为预制,两端钢筋露头,安装后与纵肋1、2的露头钢筋绑扎成一体,灌缝后,上层板5就与纵肋1、2形成一体,具有稳定纵肋1、2的作用,同时也是上层维护结构。横肋8为预制,两端钢筋露头,在浇制纵肋1、2和下翼板6前安装就位,并将露头钢筋相互绑扎。横肋8的作用是保证纵肋1、2的侧向稳定性,横肋8的数量和间距按需要而定,横肋8上开孔是为了保证夹层内空气流通。大板的跨度可在9~50米内增减,板宽可在2~6米内增减。跨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模数以3米增减,板宽可按建筑物开间而定,以一个开间为一块板,这样,安装后,锚具位于开间轴线处,可结合外墙柱面用混凝土将锚具浇入,可防止锚具锈蚀。本实用新型中的纵肋1、2和下翼板6为一次整浇,上层板5为预制,待纵肋脱模后安装,并绑扎各自露头钢筋后灌缝,做水泥砂浆面层,然后再在上面叠层浇制下一块大板。边纵肋1在拉杆穿孔处留有小槽口,卧梁4上留拉杆孔,拉杆穿过卧梁4上的预留孔后,再穿上锚具7的外环11,对拉杆施加预应力至设计要求后,塞入锚具7的内环10、拉杆墩头12和锚具7外环11之间,由于内环10的连接,将拉杆牢牢锚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洪山金良建筑研究所,未经武汉市洪山金良建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50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