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气压放电灯的电子镇流器无效
申请号: | 96234453.2 | 申请日: | 1996-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253560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4-30 |
发明(设计)人: | 卢昌余;方瑜;刘涤尘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依德电力技术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1/29 | 分类号: | H05B41/29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安国,伍东元 |
地址: | 430072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压 电灯 电子镇流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气压放电灯,如高压钠灯、汞灯、金属卤化物灯的电子镇流器。
先前的放电灯用镇流器是电感式镇流器,体积大、重量重,费铜铁材料、运输安装量大、镇流器本身功率损耗大,有嗡嗡响声,使灯管受电网电压波动影响大,照明不稳。近十年来,发明了多种性能好的电子镇流器。CN2043441U是一个代表性的成功实例,该专利使用二个功率场控晶体管和一些辅助元件把输入的50Hz交流电变换成高频交流电,高频交流电作为电源提供给放电灯和与灯串联的镇流电感。高频交流电的频率等于二个功率场控晶体管的开关频率,由控制电路决定。控制电路部分中,控制电源电路为压控振荡电路和推动电路提供电源电压,同时为电压取样电路提供取样电压。压控振荡器产生方波输出,方波频率受来自电压取样电路的电压大小控制……方波输出经推动电路进行功率放大,再经隔离电路和脉冲成形电路获得两组具有一定脉冲形状的控制电压,分别控制功率场控晶体管T1、T2的开关状态,这种采用独立振荡电源驱动二个功率管的结构,有较好的波形物性,受供电电压波动影响较小,灯的工作状态较稳定可靠,镇流器的体积和重量均较电感式镇流器小,这是其优点。该专利除主电路外,控制电路即振荡激励电路有控制电源电路,电压取样电路、压控振荡电路,推动电路,隔离电路,脉冲成形电路,电路显得复杂,增加了成本及功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高气压放电灯电子镇流器,该镇流器在振荡激励部分使灯能可靠地工作,而电路结构较CN2043441U简化,功耗更小,成本可降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用一个集成电路为基础,外周配接辅助元件构成振荡激励电路,取代CN2043441U中由控制电源电路,电压取样电路,压控振荡电路、推动电路,隔离电路,脉冲成形电路组成的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具体包括一个输入电源整流滤波电路I,一个振荡激励电路II,一个高频转换放大电路III,一个启动电容,一个限流电感和负载高气压放电灯,整流滤波电路产生直流脉冲电压,此电压经串联的二个功率管变成高频电压,高频电压从整流电路串联的二个电容中点和二个顺序串联的二个功率管的连接点输出,接到由高气压放电灯和启动电容并联后与限流电感串联的负载电路的两端,为之提供高频电源,振荡激励电路用一片集成电路IR2151或IR2155为基础,外围配置4个电阻、3个电容以及一个二极管辅助元件构成,它取整流滤波电路的直流电压,经过一个电阻R1、电容C5、二极管V5为IR2151提供工作电源、IR2151的第2、3脚连接有确定工作频率的电阻电容R2、C7,而从第5、第7脚经电阻R3、R4输出至功率管V6、V7的栅极,第6脚与V6、V7的连接点连接,又与限流电感连接,实现振荡激励功能。
为防止灯在异常状态下工作时对电子镇流器的损害,可在本实用新型上设置一异常保护电路,该保护电路是在集成电路IR2151或IR2155的第3、第4脚间设一可控硅管,从负载电路中的限流电感付绕组一端与可控硅管的控制极和IR2151的第4脚联接,限流电感付绕组的另一端串联一个整流二极管整流,一个限流电阻限流,一个稳压管稳压后接到可控硅管的控制极,为了增压和稳压管并联一个电阻、一个电容。在异常状态下,取自限流电感付绕组的异常信号通过稳压管触发可控硅管使其导通,使集成电路IR2151的第3脚和第4脚短路接地,振荡激励电路停止振荡,以实现异常保护。
本电子镇流器的限流电感和启动电容选用参数,使其谐振于基波的3次、5次或7次频率上。
本电子镇流器振荡激励电路中采用的IR2151或IR2155集成电路是一种高压、高速、微功耗MOSFET和IGBT激励源,因此可以简化该镇流器的电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电路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高气压放电灯电子镇流器的电路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电路的原理及工作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依德电力技术开发公司,未经武汉依德电力技术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44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