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白内障环形截囊刀无效
申请号: | 96233459.6 | 申请日: | 1996-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257183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7-02 |
发明(设计)人: | 余开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开全 |
主分类号: | A61F9/00 | 分类号: | A61F9/00;A61B17/0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张万青 |
地址: | 63825***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内障 环形 截囊刀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机,特别是一种眼科用的白内障环形截囊刀。
目前,国内外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截囊术中使用的主要截囊器械有:(一)形同注射针头的截囊针或截囊刀;(二)YAG激光;(三)撕囊镊。用上述器械,通常采用的截囊技术是:1.开罐式截囊、2.剪开技术、3.线性截囊、4.激光前囊膜切开、5.连续环形撕囊术。1、2、3三种截囊的共同缺点是费时、前房操作多、易导致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晶体韧带断裂及赤道部囊膜破裂、不能保证晶体后囊膜的完整性和晶体移植入囊袋中、以及截囊后的囊膜边缘不整齐。激光前囊膜切开术的主要缺点是易产生高眼压和损伤角膜内皮等并发症。连续环形撕囊术是当前最受推崇的方法,但主要缺点是操作难度大,并仍有前房操作多、费时和易损伤角膜内皮。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报公开了一种白内障囊内摘除器,其结构与本实用新型完全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省时安全,前房操作少和截囊效果好的白内障环形截囊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刀头和通过连接机构与其连接的刀柄,其特点是刀头为刀刃成锯齿状的弹性钢体,用不锈钢丝加工而成,装配前是直柱体,装配后成环形。刀柄由柱状母体和与其轴线平行滑动套装在内滑道中的柱状子体构成。在母体内还设置有与其轴线平行的通液道,其前端穿透母体前端面,后端与母体表面上的接头连通。
上述刀柄的母体是近似于凹形的长方柱体,子体是园柱体。母体内上部的滑道是与子体配合的园孔道,其直径大于前端头同轴线且相通的连接孔的直径,因此在两孔道相接处形成一个环形限位台阶。这种限位机构也可设在子体上。为了安全,在母体前端头两侧设有与其成一体相对应的舌状瓣,两瓣向内前方倾斜,即其根部距离大于前端部距离。
刀头与刀柄之间的连接机构由母体前端的连接孔和适配的压紧螺钉构成。刀头一端通过连接孔和子体成一体连接,其另一端通过连接孔和压紧螺钉与母体固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图面说明如下: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2:图1中的A-A剖视放大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刀头1上是具有锯齿状的刀刃2。手柄的母体7内的上下部分别是与其轴线平行的滑道9和注液道10,前端头上有下上两个连接孔4和两侧对应的两个舌状瓣3,底部分别设置有与连接孔4配合的压紧螺钉6和与注液道10相通的接头11。手柄的子体8滑动套装在母体7的滑道9内,前端头与限位台阶5可接触限位。刀头1的一端通过连接孔4、限位台阶5与子体8成一体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孔4和压紧螺钉6与母体7固紧连接。当推拉子体8时可使其在滑道9内前后滑动,并带动刀头1经连接孔4可伸可伸。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造价低;
2.操作方便,容易掌握,前房操作少,对眼角膜细胞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手术质量高;
3.前囊膜截开时边缘整齐,有利于将人工晶体移入囊袋内;
4.截囊时各方向的力量均衡,不易产生晶体悬韧带断裂,减少了术后人工晶体移位和晶体赤道部囊膜撕开的可能性,保证人工晶体完全在囊袋内;
5.适用成熟期、过熟期、末熟期及外伤性等各种白内障手术使用,适用范围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开全,未经余开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34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