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行程电动执行机构减速器无效
| 申请号: | 96233097.3 | 申请日: | 1996-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283152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6-03 |
| 发明(设计)人: | 俞德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德宝 |
| 主分类号: | F16H37/00 | 分类号: | F16H37/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家银,郭云 |
| 地址: | 40071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行程 电动 执行机构 减速器 | ||
本实用新型是属于电动调节阀终端控制器的直行程电动执行机构减速器。
直行程电动执行器,一般是由直行程电动执行机构和伺服放大器组成,而直行程电动执行机构是由伺服电机、减速器和位置反锁装置组成。比如国内60年代设计的直行程电动执行机构减速器,仍在冶金、发电和化工等部门广泛使用,但存在漏油缺陷,手动操作机构布局不合理,以及自动、手动工况切换也不方便。本实用新型设计采用侧置手动蜗杆操作机构,以及行星减速机构和丝杆螺母直行程机机就有较好的人机操作条件,并能实现自动、手动半自动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是采用侧置手动蜗杆操作机构、行星减速机构和丝杆螺母直行程机构相组合,而设计成新式的直行程电动执行机构减速器,可由同步电机或手动带动行星减速器机构减速后,通过丝杆、螺母将旋转运动变成直行位移,直接驱动调节阀的阀芯工作,可实现自动、手动工况半自动切换,并有较好的人机操作条件和运行平衡和安全可靠的优点。
下面用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结构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直行程电动执行机构减速器的结构图;
图2是直行程电动执行机构减速器的侧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自动工况;如图1所示,行星减速机构的内齿轮3为固定件,中心齿轮1与同步电机轴刚性联接并作为输入件,当电机旋转,行星齿轮8及行星架9减速同向旋转,并通过行星架轴2带动丝杆10旋转,由于螺母4受限向导轮5的限制,丝杆10带动螺母4作土下直线位移,螺母4直线位移通过螺塞杆11带动阀芯自动工作。在手动工况如图1.2所示,推动止动杆7卡入与中心齿轮1刚性联接的止动盘槽内,中心齿轮便成为固定件,此时转动手轮蜗杆6通过内齿轮外圆上的蜗轮斜齿驱动内齿轮3旋转输入,带动星行齿轮8及行星架9减速旋转,并通过丝杆10带动螺母4上下直线位移,实现手动工作,一旦停止手轮转动,则止动杆7在弹簧作用下自动退出止动盘槽,即可恢复自动工况。
如图1.所示,本直行程电动执行机构减速器是由行星减速机构、手动蜗杆操作机构和丝杆螺母直行程机构组成。其中,行星减速机构是由中心齿轮1、行星齿轮8、行星架9和内齿轮3组成,其中心齿轮1的轴与同步电机轴刚性联接并由电机带动旋转,中心齿轮1的外齿与行星齿轮8的内边齿啮合,行星齿轮8的外边齿与内齿轮3的内齿啮合,行星轮8的轴孔与轴转动连接并通过轴固定在行星架9上,行星架9的轴孔与行星架轴2固定连接而组成行星减速组合结构。手动蜗杆操作机构是由侧置手动蜗杆6的蜗杆齿与内齿轮3的外圆蜗轮齿啮合,止动杆7与中心齿轮1刚性联接的止动盘槽卡入连接,或自动工况时在止动杆外套弹簧作用下自退出止动盘槽,而组成手动蜗杆操作组合结构。丝杆螺母直行程机构是由方形齿丝杆10与行星架轴2刚性联接,丝杆10的齿与螺母4的齿啮合,限向导轮5的轴销插入螺母4上的孔中并限制螺母4作上下直线位移,螺母4通过螺塞杆11带动阀芯直线位移而组成直行程执行的组合结构。
总之,按照本实施例设计制造的直行程电动执行机构减速器,就能够通过侧置手动蜗杆齿与内齿轮外圆齿啮合,在止动杆卡入中心齿轮的止动盘槽后,可用手动蜗杆转动行星减速机构,并通过丝杆螺母直行程机构的螺母上下直线位移带动螺塞杆位移,直接由螺塞杆控制阀芯移动而实现手动工作,一旦手轮停止转动,自锁内齿轮,同时止动杆自动退出中心齿轮的止动盘槽,恢复行星减速机构自动工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制造容易工艺性好,可实现自动、手动半自动切换,并具有操作方便,运行平稳和安全可靠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德宝,未经俞德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30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