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卸车车厢液压油路平衡式手动换向阀无效
申请号: | 96233078.7 | 申请日: | 1996-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306357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均;胡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双流县东升液压附件厂 |
主分类号: | F15C3/02 | 分类号: | F15C3/02;B61D9/00 |
代理公司: | 四川高新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澎 |
地址: | 6102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卸车 车厢 液压 油路 平衡 手动 换向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阀门,尤其是自卸车车厢液压油路分配专用阀门制造领域。
目前用于自卸车车厢液压油路的换向,一般采用在阀体上设置一与回油出口和溢流出口相连通的回油腔来实现释压时的回油,移动阀芯,使与供油口相同的空心阀芯与阀体内部密封面间产生不同程度的封堵来实现工作压力油的切换。这种结构有两方面的缺点,一方面是阀的自定位性能差,易产生车厢自举造成事故;另一方面,受空心柱壳强度及阀芯和阀体阀间隙密封的限制,系统通量(通径)受限,且内渗漏严重,不能胜任超高压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具有良好的自定位性能的无内渗的大通径自卸车车厢液压油路平衡式手动换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设计实现的。
由具有释压回油腔的阀体和采用轴向位移产生油路分配的阀芯等组成的自卸车车厢液压油路平衡式手动换向阀,回油腔与回油出口和溢油口相连通;工作压力油出口与工作压力油路相连通,所述工作压力油路为一阀体内的工作压力油腔,该油腔通过阀体上的一环形腔与释压回油腔相连通;阀芯由一具有环形凹环的实心柱塞构成,该可作轴向位移的阀芯串联在释压回油腔、阀体环形腔及工作压力油腔之间;柱塞表面与阀体密封面间采用滑动密封。
采用了如上的设计后,无论在释压回油状态还是在工作保压状态阀芯均处于液压力平衡,具有良好的自定位功能,不会产生车厢的失控举升;另外,由于采用实心阀芯和阀芯与阀体间的密封结构,工作油腔可采用较大的通径,无内渗漏,解决了大流量超高压液压系统对换向元件的要求。
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图1实施例阀芯处于压力供油位置时的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
在图中,回油腔1与回油出口2和溢油口3相连通,工作压力油出口和液压进油口与工作压力油腔4相连通,油腔4与通过阀体上的一环形腔5与释压回油腔1相通,油路分配阀芯6由一具有环形凹环7的实心柱塞构成,该阀芯串联在释压回油腔1、阀体环形腔5及工作压力油腔4之间。阀芯表面与阀体密封面间采用滑动密封,8、9、10分别是三个“O”型密封圈。
液压油由液压进油口进入油腔4,当处在如图1所示的回流释压工况时,液压油分为两路进入系统,一路由油腔4流往工作压力油出口;另一路经环形腔5流入回油腔1,再经回油出口2流回油箱释压;整个分配阀的各油路处在低压状态。当操纵者拉动把手11将阀芯水平拉出一段距离,如图2所示,此时分配阀处在工作压力状态,由于阀芯凸台将环形腔5封堵,将油腔1与油腔4隔断,液压油仅有一个通路:即经工作油腔4后经与油腔4相通的工作压力油出口为液压系统提供高压工作压力。
无论阀芯处于何种状态,其凸台侧表面S1和S2均具有相同的承力面,所以阀芯在水平方向总是处于力学平衡状态。这样的结构,使得阀芯在轴向不会产生任何失控位移,处于一种自定位、自平衡状态。当油源停止供油(有油压的情况下),阀芯仍保持原来的位置,在中间环形腔位置的O型密封圈9的配合作用下,使本阀作到无渗漏保压。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由于油路设计、密封结构的合理性,工作油路的通径可以做到很大。在超高压状态下,所需操作作用力很小,无内渗漏,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双流县东升液压附件厂,未经成都市双流县东升液压附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30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