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流体输送增压泵无效
| 申请号: | 96232963.0 | 申请日: | 1996-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271623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2-3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4C2/00 | 分类号: | F04C2/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虹桥 |
| 地址: | 400044***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输送 增压泵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机械装置领域的一种流体输送增压泵,它包括泵体(1),转子(2),偏心轴(4),配流板(7)和(8),轴承端盖(6)和(9)。
在中国专利92214815.5中公开了一种二次包络曲面旋转式气体压缩装置,它的目的是制造一种体积小,噪音低,输气量大且平稳,能耗小的压缩机,其构成是作定子的泵体内腔为二次包络曲面,转子的四边经严格数字加工也作成二次包络曲面,偏心轴与转子、偏心轴与轴承端盖间均采用滑动配合方式,不足之处是偏心轴转动带动转子运动时,发热多,磨损严重,转子内孔极易损坏,从而导致二次包络曲面的损坏,致使实际工作寿命极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既能适用于液体,又能适用于气体,既能用作输送流体,又能作使流体增压的流体输送增压泵。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在二次包络曲面旋转式气体压缩装置基础上,将动力系统改为由转子(2)与偏心轴(4)之间安放滚动体(3)的三为一体的组合所构成;泵体内腔是由半径相等,圆心在同一圆周上的圆弧面所构成;转子外型面是由半径相等,圆心在同一圆周上的圆弧面所围成的外表面构成,且转子的外型面圆弧段数比泵体内腔型面的圆弧段数多一。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装配图。图1中(1)为泵体,(2)为四边形转子,(3)为滚动体(滚针),(4)为偏心轴,(5)为轴密封圈,(6)为前轴承端盖,(7)为前配流板,(8)为后配流板,(9)为后轴承端盖,(10)为螺钉。
图2是图1所示该泵沿A-A线的剖视图,即显示转子、滚动体、偏心轴的工作位置图。
图3是泵体零件图
图4为四曲边形转子的零件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剖面图
图6为偏心轴的零件图
图7为图6的侧视图
图8为前轴承端盖的零件图
图9为图8沿D-D线的剖视图
图10为前后配流板零件图
图11为图10沿B-B线的剖视图
图12为后轴承端盖零件图
图13为图12沿C-C线的剖视图
图14为二段园弧与三段园弧所组合容腔的示意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在泵体(1)的内腔弧面上安放一个四曲边形转子(2),在转子(2)的内孔装入若干个滚动体(3)和偏心轴(4),将配流板(7)和(8)的中央圆孔分别套进偏心轴(4)的两端,并安放在泵体(1)的两端面上,将轴承端盖(6)和(9)的中央圆孔分别套进偏心轴(4)的两端,并分别安放在配流板(7)和(8)的外端面上,再用螺钉(10)将它们联接和固定起来,在偏心轴(4)的伸出端与轴承端盖(6)的内孔之间装有橡胶密封圈(5),偏心轴(4)、滚动体(3)、四边形转子(2)被支承在轴承端盖(6)和(9)上。
泵体(1)的内腔为三段均匀分布半径相同的圆弧,泵体(1)与转子(2)之间留有微小间隙,以便于四边形转子(2)在泵体(1)中转动自如,同时因油膜作用又不会泄走流体,转子(2)、滚动体(3)、偏心轴(4)三者之间也留有微小间隙,使三者各自均能转动自如,滚动体(3)的介入,与转子(2)和偏心轴(4)直接接触相比较,滚动体(3)能大量减小摩擦及磨损,可提高承载能力与工作效率,配流板(7)和(8)的外圆与内孔的中间均匀分布有三个配流孔,分别作为泵体(1)和转子(2)所围成的三个工作容腔的吸入口和排出口,起到分流与汇流作用。
当偏心轴(4)转动时,通过滚动体(3)将运动和力传给四边形转子(2),使转子(2)沿着泵体内的三圆弧曲面运动,在转子(2)转动的过程中,转子的四曲边与泵体内的三圆曲面所围成的三个容腔顺次产生容积变化,即容积先增加,然后再减少,流体由轴承端盖上的进孔流入,通过配流板被吸入容积增加的工作腔,当容积增加达到最大值时,吸入过程结束,然后容积又逐渐减小,排出过程开始,流体经另一端的配流板汇流后,从另一端的轴承端盖上的出孔排出,当容积减小到最小值时,排出过程结束,上述过程随着转子的旋转周而复始地连续进行,以此实现泵对流体的输送功能。
另外,也可由泵体内腔为二段圆弧,转子的周边外型面为三段圆弧构成泵的容腔,实现泵对流体的输送功能。
由于泵对流体的输送过程是通过对泵内腔体容积的压缩来实现的,所以被排出的流体极易获得足够高的压力能,故该装置又可对流体增压。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29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摩托车防盗装置
- 下一篇: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动车马达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F04C 旋转活塞或摆动活塞的液体变容式机械
F04C2-00 旋转活塞式机械或泵
F04C2-02 .弧形啮合式的,即各配合元件具有圆弧形传送运动,每个元件都具有相同数目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4C2-08 .相互啮合式,即带有与齿轮机构相似的配合构件的啮合
F04C2-22 .内轴式,与其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具有同方向的运动,或其中的1个配合元件是固定的,内部元件比外部元件有更多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4C2-24 .反向啮合式的,即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的运动方向相反
F04C2-30 .具有F04C2/02,F04C2/08,F04C 2/22,F04C 2/24各组中两组或多组所包含的特征,或具有包含在这些组中的一个组的特征,并且配合元件之间具有其他形式的运动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