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热螺杆泵无效
| 申请号: | 96231960.0 | 申请日: | 1996-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289073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8-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尚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尚武 |
| 主分类号: | F04B19/12 | 分类号: | F04B19/12 |
| 代理公司: | 东南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之梓,沈廉 |
| 地址: | 21001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螺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加热螺杆泵。
普通的螺杆泵只能运输粘度较底的介质,而不能输送粘度较大的介质,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采用加热的方式来解决,而目前只采用泵后端加热及泵体夹层加热,前者是将后端盖设计成夹层,热源置于其中,这种结构虽然简单,但其热量则要通过泵体等多个零部件来传递,故热传递路径较长,热损耗大,加热效果较差,只能适用于加热温度不高的介质;后者是将泵体设计成双层结构,热源置于泵体的双层结构之中,这种结构加热效果较好,但双层结构的泵体制造成本高,结构复杂,外形及安装尺寸特殊,只能专用。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加热效果好的自加热螺杆泵。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其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由泵体1、主动螺杆7和从动螺杆8组成,在泵体1上设有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在泵体1内设有传热管(51),在泵体1上设有与之相通的热源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①由于本实用新型将传热管内置于泵体,且处于介质之中,而这种结构只需在泵体上设置热源接口即可实现加热功能,所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加热效果好,而一体化环形传热管可保证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大的换热面,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
②本实用新型通过热源腔将多根传热管连通,既简化了制造,又使其外形尺寸及安装与普通螺杆泵相一致,具有通用性强、互换性好的优点,而泵体上平台的设置使用户可以根据其需要变换安装位,即将底座6上设在平台31上,便可实现泵的倒装,另外,如果将平台31用盖盖住时,加热螺杆泵便转化为普通螺杆泵,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易于系列化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侧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俯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热源腔平面示意图。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作一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由泵体1、主动螺杆7和从动螺杆8组成,在泵体1上设有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在泵体1内设有传热管51,在泵体1上设有与之相通的热源接口。在泵体1上设有热源腔41和42,传热管可为多根,热源接口22和21分别通过热源腔41和42与传热管51和52相通,传热管51和52相通,这些相通的传热管51和52可采用一体化环形传热管,在与热源腔41和42相对一侧的泵体1上设有热源腔43和44,热源腔43和44相通,在热源腔43和44的下方设有底座6,在底座6上设有槽口61,热源腔43和44即可通过该槽61相通,上述传热管51和52通过热源腔43和44相通,出于产品系列化、通用性的考虑,本实用新型在泵体1上设有平台31和32,热源腔41和42、热源腔43和44分别设在平台31和3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尚武,未经李尚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19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