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板块立模成型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6231480.3 | 申请日: | 1996-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243970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1-01 |
| 发明(设计)人: | 田萍;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萍;金波 |
| 主分类号: | B28B7/22 | 分类号: | B28B7/22 |
| 代理公司: | 蚌埠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淑贤 |
| 地址: | 23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板块 成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板块的型模,特别是带有多个型腔的整体型模构造。
墙体材料革新已列为国家一顶基本国策,发展新型墙体材料,首先要提高墙体材料成型的技术水平。通常采用的平台模生产建筑板块的方法不仅占地面积大,产品质量差且效率低,中国专利CN2179244Y公告了一种“建筑板材立模成型车一,其车架底部装有车轮,车架上平面上设有至少两个模隔板,两个模隔板之间上下分别设有上下模板,模隔板两端分别设有堵头板,堵头板上设有孔,孔内插有与之相配的管,模隔板的最外侧接有侧压板,由于采用了立模成型方式,大大缩小了占地面积,可一次成型多块预制板,明显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该专利所述的技术方案有如下不足之处,该模车成型腔数量的设置受到车体限制,成型腔只能生产一种断面形式的板材,不易灵活调节成型腔的尺寸,该模车只能生产定尺构件,这对需要不同规格板块的建筑业来说,一套只能生产单一品种和规格的装置是不经济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建筑板块立模成型装置,能够通过简单的调节在一套装置上改变成型腔的尺寸,从而可生产出不同尺寸的板材或砌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在水平设置的底板上置有一组形状尺寸相同的模隔板,每两块模隔板之间的下端置有下企口模板,置于模隔板上的上盖的下表面设有企口模,所有模隔板的上下部对应开设两排通孔,堵隔置于两块模隔板之间且侧面设有与模隔板通孔对应的横通孔,穿杆可穿过同一横断面上所有模隔板的通孔和堵隔的横通孔,底板的一侧固定有靠板,另一侧设有顶紧检,堵隔正面设有与管子配合的管孔,装置配有与模隔板通孔配合的孔塞。
模隔板上通孔的水平间距为板块的最小模数加一个堵隔的厚度。一种堵隔在两端部设有2只管孔。另一种堵隔在两端部设有2只管孔,其间还均布孔径与前述管孔相同的3只以上的管孔。
由以上方案可见,通过穿杆将最两端的堵隔固定在不同间距的通孔处并用孔塞堵住中间所有的通孔即可生产出长度不同的板材,例如2300毫米至3500毫米不同长度的板材:如在两端堵隔的中部空腔加入不同数量的堵隔,即为预制砌块的成型腔,可生产出240毫米至300毫米不同长度的砌块;采用不同形式的堵隔则可生产出空心板块或实心板块。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堵隔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下企口模条的立体图。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纵桁7是保证底板8刚性的强力构件,顶紧栓1用于限制模隔板6相对底板8的移动,其沿装置的横向均布,数量视整组模隔板6的宽度而定,一般间距为1米,通孔2、3应与堵隔5上的横通孔16、17对准,通孔2或3的水平间距设定应考虑板块优化参数。
参见图2,除了纵桁7外,底板8下还设有旨在保证底板8刚性的一组横梁13,靠板9在装置纵向上可连续设置亦可间断布置,生产空心板材时装置的组装程序如下,将两个端头的穿杆10穿过靠板9和最左侧的模隔板6,穿杆11穿过最左侧的模隔板6,然后将最左侧两端的堵隔5穿在穿杆10、11上,插入最左侧的一根下企口模板12,按此顺序自左向右依次组装每一块模隔板6、堵隔5和下企口模板12,当最右端一块模隔板6装上后将穿杆10、11拉紧并锁紧顶紧栓1使上述组件相对底板8定位,图2所示的盖横向有10个成型腔断面,将成型腔内其余的通孔2、3用孔塞堵牢并向每个成型腔注满物料后即可嵌入上盖4,待养护成型后按相反程序即可脱模,如果使用带管孔14、15的堵隔5,则应在注料前将管子贯穿管孔,脱模前抽出,从而得到空心板,而使用仅带管孔14的堵隔5,则可相应得到实心板。如果要生产砌块,则可在组模时插入相应的中间堵隔5,从而生产出空心或实心砌块。生产夹芯板块时,可在注料前置芯材于每个成型腔即可。
参见图3、图4,生产实心板块时的堵隔5仅开两只管孔14 ,生产空心板块时的堵隔5则采用加开中间管孔15的一种,横通孔16、17开在堵隔的侧面。
参见图5,下企口模板12的长度与模隔板6的长度相同,即应在成型腔内连续,图示下企口模板12为单联型,可制成侧边相连的多连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萍;金波,未经田萍;金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14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