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动夯管机无效
| 申请号: | 96231293.2 | 申请日: | 1996-0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239555Y | 公开(公告)日: | 1996-11-06 |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高;阎国宗;俞镇亚;张春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永高;阎国宗;俞镇亚;张春荣 |
| 主分类号: | F16L1/028 | 分类号: | F16L1/028 |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夏平 |
| 地址: | 210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夯管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工机械,特别是一种无开挖式的施工机械。
目前,现有的敷设地下管线的施工方法多为开挖式,这样不仅费时费料,妨碍交通,污染环境且受天气条件的制约。仅有的几种无开挖式施工设备,如隧道砼管设备,它只适用于大口径(Φ2000mm以上)管道的施工,设备昂贵,局限性大;液压顶管设备虽可解决小口径管道地下施工的问题,但施工工艺复杂,准备工时长,作业坑要求高,并需有强大的后座力墙,且设备维护保养要求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特别适于无开挖敷设地下管线且使用安装方便,工作准确可靠,操作简单,省工、省时、省料的气动夯管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气动夯管机,它由壳体(1)、尾座(2)、活塞(3)和气锤(4)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1)为空腔体,其前端内表面为耐冲击面(5),气锤(4)设置在壳体(1)内部,气锤(4)为一与壳体(1)内径为间隙配合的柱体,其后部开有空腔(6),且该空腔(6)的管壁上开有通气孔(7),气锤(4)的前部外表面开有通气槽(12),在壳体(1)内部设有尾座(2),活塞(3)的后部就与尾座(2)连接,活塞(3)为一导气管体,它的后端穿出壳体(1)与气源相连,它的前部与气锤(4)后部的空腔(6)吻合插配滑动连接,在活塞(3)前端外表面镶接有密封环(8),构成换向气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不需开挖重要的地面,省工省时,适用于各种口径管道的地下敷设,且不需后座力,采用普通空压机为动力源,就可实现气动夯管机击锤的高速自动往复运动,产生强大的前冲力,将钢管夯入土中,施工周期短,设备简单可靠,质量高。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气锤(4)的后端外表面上镶接有大密封环(9),使得气锤(4)外壁与壳体(1)前空腔(14)为密封腔.并可在气锤(4)的前、后部外表面上均镶接有摩擦支承环(10),以避免气锤(4)运动时与壳体(1)内壁产生金属摩擦。在气锤(4)的对应其空腔(6)的前部位置外壁上开有小通气孔(11),以节约耗气量。本实用新型在尾座(2)上开有排气孔(13),以保证气锤(4)与壳体(1)构成的后空腔(15)与大气相通,不产生背压或真空。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气源接活塞(3),壳体(1)前部通过夯管圈紧抵在钢管上,钢管另一端插入所要打穿的土地工作面上。当气源送气时,气体通过活塞(3)进入气锤(4)的后空腔(6),并从空腔外壁出气孔(7)流出从气锤(4)外壁的通气槽(12)流入壳体(1)的前空腔(14),并在该气体的作用下推动气锤(4)向后运动,当气锤(4)后移到其空腔(6)出气孔(7)越过活塞(3)前部密封环(8)时,由于气体已无法从活塞(3)的出气孔(7)供气到壳体(1)前空腔(14),而只能送入活塞(3)的空腔(6),使活塞(3)空腔(6)内的压力迅速增大,并推动活塞(3)向前迅速冲击,使气锤(4)前端高速冲击至壳体(1)的耐冲击面(5)上,并通过壳体(1)传导将冲击力传至钢管。这样循环往复,就不断地冲击钢管入土,直至完成作业为止。
本实用新型同样适用于地基钢管桩工程,只需将本实用新型竖置,即可将钢管桩打入地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永高;阎国宗;俞镇亚;张春荣,未经张永高;阎国宗;俞镇亚;张春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12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