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千斤顶液压油泵无效
申请号: | 96231092.1 | 申请日: | 1996-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245053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1-15 |
发明(设计)人: | 章颂龄 | 申请(专利权)人: | 甄刚 |
主分类号: | B66F3/42 | 分类号: | B66F3/42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000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千斤顶 液压 油泵 | ||
本实用新型属液压油泵类,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电动千斤顶打气机中的液压油泵。
原用液压油泵由于泵芯与泵体内孔之间存在一定的配合间隙,工作时泵芯在泵体内孔中作高速的往复运动,泵体弹簧腔中的部份液压油在高压的作用下,通过泵芯与泵体内孔间的间隙进入泵芯背后的“盲室”,容积效率下降,直接影响到千斤顶的举升速度,工作效率降低。另外,随着泵芯在泵体内孔中的磨损,配合间隙加大,这样液压泵工作时,通过间隙进入至“盲室”中的泄漏油更多,这样,由于泄漏油的不断增加,又无其它出口,“盲室”中聚积的泄漏油使得泵芯在弹簧的作用下无法完全回复到原来位置,直接影响到泵芯的工作行程,泄漏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泵芯无法运动,液压泵不能完成吸油和压油工作,千斤顶不能举升。而且由于“盲室”中泄漏油的存在,顶杆处的密封破坏后,泄漏油会进入到气泵中经出气口排出整机之外,久而久之会导致千斤顶中液压油逐渐减少,影响千斤顶的工作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则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可消除液压泵弹簧腔中的高压油,经泵芯与泵体孔间的配合间隙泄漏至“盲室”中的油液,保证泵芯始终以满行程工作的电动千斤顶液压油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一种电动千斤顶液压油泵,其特征在于泵芯7和弹簧13装于泵体8内孔中,泵体8、导向套6依次装入壳体1内,导向套6上开有环形槽及径向孔a,通过接头24、管道25及接头26与千斤顶23的储油室19相连。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泵芯7在泵体8内可作往复运动完成吸压油,当驱动顶杆16向左运动时,泵芯7在弹簧13的作用下向左运动,弹簧腔内的密闭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千斤顶储油室19中的液压油被吸入液压泵中的弹簧腔,完成吸油过程。当驱动顶杆16向右运动时,泵芯7在驱动顶杆16的推动下向右运动,由于液压泵弹簧腔的密闭容积减小,弹簧腔中的液压油受到压缩后排出油泵向千斤顶输送具有一定压力的压力油,完成压油过程,如此往复循环,液压泵不断的完成吸油及压油工作。
当有液压油经过泵芯7和泵体8内孔间的间隙泄漏至泵芯7的左腔时,泵芯7的左腔内存有一定的油液。液压泵吸油时,泵芯7在弹簧13的作用下使得泵芯7向左运动,泵芯7左腔“盲室”中的泄漏油可通过接头24,管道25及接头26进入千斤顶23的储油室19当中。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此种结构可解决泄漏至“盲室”中泄漏油聚积问题,“盲室”中的泄漏油不至于聚积起来影响到泵芯7的工作行程,进而提高千斤顶的工作效率同时亦能保证高压油腔泄漏的油液完全在整机内循环,避免造成整机内油液的减少和局部的外界污染,同时亦能使液压泵的泵芯7始终满行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甄刚,未经甄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10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标积式输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判别与选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有加热板的电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