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机保护器无效
| 申请号: | 96231053.0 | 申请日: | 1996-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255690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6-04 |
| 发明(设计)人: | 沈骊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骊天 |
| 主分类号: | H02H7/08 | 分类号: | H02H7/08;H02H7/085;H02H7/09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9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保护 | ||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机保护器,属于电工技术的控制保护器。
现有的电机保护技术中,大型电机采用价值昂贵的专用保护设备;用量巨大的中小型电机大多数仍采用热继电器、熔断器作为保护设备,或者没有任何保护。而热继电器、熔断器均难以较准确地整定,并且动作时间过长,不能很好地保护电机。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的中、小电机保护器或者功能单一、工作不够可靠,或者制作成本高,难于推广使用。有的虽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未能因地制宜满足不同情形下工作的电机对保护的多种不同需求;有的因设计上的缺陷,不能解决电机保护中若干特殊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确保功能可靠,力求简化结构这一电机保护器优化设计总的思路下,面对国内运行的电机,特别是中、小型电机往往工作条件恶劣,超载工作,维护不良,损坏率大,难于找到适合自身使用的电机保护器的现状,提供一种简单、价廉、功能完备可靠、安装使用方便的电机保护器;它的不同实施例可因地制宜适用于不同情况,因而最大限度提高其使用率、减少因电机故障引起的设备损坏与火灾事故。
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设计的主要特点如下:
它由操作电源,信号传感电路,控制放大电路,继电器组成,其特征是它的操作电源可为以下4种之一:或用变压器供电,这时其信号传感电路至少包括电流信号传感电路,温度信号传感电路,由绝缘试验电源、电机主开关辅助常闭接点、电机外壳、电机1个进线端、限流电阻、输出信号的分压电阻连成的绝缘信号传感电路;或用电流互感器2次侧供电,这时其信号传感电路至少包括电流信号传感电路;或用电机的接触器的吸合线圈供电,这时其信号传感电路至少包括温度信号传感电路;或用电容降压后供电,这时其信号传感电路至少包括电流信号传感电路或温度信号传感电路;它的操作电源的直流输出端与控制、放大电路和正、零电位端相连;它的各信号传感电路均分别通过各自的信号输出2极管与控制、放大电路输入端相连;继电器的吸合线圈与控制、放大电路和输出端相连,继电器的接点连接于控制电机主开关通断的回路之中。
用变压器供电的操作电源由变压器和整流电路组成;用电流互感器2次侧供电的操作电源由电流互感器2次侧和整流电路,以及并联于整流电路输出端的稳压分流2极管串连组合或稳压管、与之串联的电流信号电阻组成;用电机的接触器的吸合线圈供电的操作电源由接触器吸合线圈与整流电路串联而成,整流电路输入端还与接触器常闭接点相并联。
电流信号传感电路由1级或2级电流互感器取得信号;温度信号传感电路由温度试验电源、热敏电阻或其他热敏元件组成;热敏元件可装于电机线圈、电机外壳、电机轴承邻近;各电流信号、温度信号传感电路分别有各自的信号调节电位器。
绝缘试验电源既可由直流操作电源取得;又可由交流电源经电容、电阻降压限流取得;亦可由绝缘试验变压器的2次高压侧取得,该变压器1次侧与操作电源变压器的2次侧相连;温度试验电源由直流操作电源经电阻降压;稳压管稳压后取得。
控制、放大电路至少包括两级放大电路,初级放大电路的信号检测放大元件可为3极管或电压比较器,末级功率放大电路的放大元件为3极管。
继电器的接点连接于控制电机主开关通断的回路之中,既可以是继电器的1对接点串连于电机的接触器的吸合线圈回路中,又可以是继电器的1对接点串连于自动空气开关或自耦减压起动器等起动开关的失压脱扣线圈或合闸线圈回路中,还可以是继电器的1对接点连于自动空气开关的分励脱扣线圈或跳闸线圈回路中,也可以是继电器的1对接点串连于带动刀闸开关的跳闸线圈回路中。
由继电器1对接点串连于电机的接触器的吸合线圈的回路之中,此接触器既可直接以交流电吸合;又可以直流电吸合,当以直流电吸合时,可加设由该接触器常闭接点、2极管、电容或电容与变压器组成的直流运行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相应于各实施例的附图说明如下:图中的标记如在不同的图中多次出现,其含义均与其第一次出现时所赋于的含义相同,不再另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骊天,未经沈骊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10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