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倾斜式立轴机升降控制机构无效
申请号: | 96230626.6 | 申请日: | 1996-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274556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木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木水 |
主分类号: | B27C1/14 | 分类号: | B27C1/14;B27G5/04;B25H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沈兆南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倾斜 立轴 升降 控制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倾斜式立轴机升降控制机构,特别是一种转轴的垂直调整装置以及定位装置的特殊组合构造,使其能够整合配置而缩减构件的设置空间。
按,机械的生产率非常重要,在操作人员所允许的最大速度内,机器以高速率生产合格的产品,方可获致厚利,此为机械设计努力的目标,故任何机器在功能设计的考量下,尚有若干影响机械操作的问题,亦应事先认识与了解:
1.操作手调整控制是否方便。
2.各操作构件的设置部位是否限制生产率。
3.各构件的配置方式是否扩大机器架本身,而产生笨重且占据过大的工厂面积。
由前揭各点所述,今就针对木工立轴机在加工生产过种中,其限制生产速率的因素,除了产品的品质、机器能量外,尚存在于操作人员控制各种装置的简易性、速度性,而立轴机在刨削加工之前,最重要的是控制刀具转轴的高低以及适时的定位,促使刀具切削位置的高底、深度、倾斜度等,能够符合工件欲成型的需要,一般习见的立轴机,其转轴的垂直调整装置以及定位装置,皆以独立地设置在机座二侧或是分开适当间距,故,习用立轴机为使二者能够独立的配置,且又不影响其他构件的组成位置,因此,唯有加机身,藉以分隔配置,所以习见的立轴机不但非常笨重庞大,更重要的是,操作手在调整转轴的动作后,尚必需稍作仃顿而移至定位装置做迫紧定位的动作,因此,立轴机尚未启动生产前,即已让操作手耗费了调整并定位转轴的时间,且因构件设置的部位系分离适当的间隔,因而造成操作不便的缺点,整体限制了立轴机的生产率,实有待相关业者善加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系在于提供一种倾斜式立轴机升降控制机构的改进机构,其以转轴的垂直调整装置及定位装置加以整合,使其配置在机身的同一部位,而缩减构件所占据的空间以及利于操作手做顺畅连贯的控制调整,以具有操作简易、迅速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倾斜式立轴机升降控制机构,其主要系利用一中空的筒状主座内部容纳一控位套筒,该控位套筒的侧壁具有排齿,且于控位套筒的内部容纳一由联动杆、传动轴、转轴、螺帽、封盖及数个垫圈所组成的转轴组件,该转轴的顶端系锁固立轴机的刀具所在,筒状主座的侧壁以一纵向长槽区分成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其中第一凸块的内部横一通孔,且与筒状主座的内部相通,藉以容纳一蜗齿轮并以封盖封闭之,该蜗齿轮又分为轴齿部及圆齿部,圆齿部的周缘系与控位套筒的排齿互为啮合,又于第一凸块的侧面贯设一与通孔相通的圆孔并锁固一内部中空的固定套筒,其内部穿设一控位蜗杆,于控位蜗杆的尾端具有蜗齿并穿入第一凸块的圆孔内与蜗齿轮的轴齿部啮合,复于控位蜗杆的内部穿设一定位杆,其系横向贯穿第一凸块而利用尾端的螺纹端螺接进入第二凸块的内部,而控位蜗杆的头端锁固一控位手轮,其中央另锁固该定位杆头端的定位手轮,此藉由控位蜗杆及定位杆同轴心的配置方式,促使二手轮整合在同一部位,从而缩减了构件的设置空间,并利用二手轮的操控转动,得以调整转轴的高低并适时地迫紧定位,而达到操作简易、迅速方便的实用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倾斜式立轴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图中:
10—机座,11—筒状主座,12—控位套筒,13—排齿,14—联动杆,15—传动轴,16—转轴,17—螺帽,18—封盖,19—垫圈,20—纵向长槽,21—第一凸块,22—第二凸块,23—通孔,24—蜗齿轮,241—轴齿部,242—圆齿部,25—圆孔,26—封盖,27—固定套筒,28—控位蜗杆,281—蜗齿,29—定位杆,291—螺纹端,30—控位手轮,31—定位手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木水,未经张木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06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