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泄漏自动保护器无效
| 申请号: | 96230207.4 | 申请日: | 1996-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275261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2-25 |
| 发明(设计)人: | 林炳明;程铿源;施焕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炳明;程铿源;施焕章 |
| 主分类号: | G05D7/06 | 分类号: | G05D7/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0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泄漏 自动 保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泄漏时的报警和保护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作出之前,有关液化气和管道煤气泄漏时自动报警并关闭管道内气体流通的装置屡有报道,如中国专利92219410、93229446等都已公开了类似的装置。但这些装置在报警和打开排风装置的同时,有的只能控制局部燃气通道而不能关闭总阀,保护功能不强;有的虽能控制总阀,但需要对原有燃气装置进行改造,安装很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燃气泄漏时能同时提供报警和保护的装置,这种装置既具有报警和排风的功能,又能关闭总阀,且不需改变原有燃气设施。
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检测燃气泄漏的燃气检测电路和信号放大电路,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联接弱信号比较电路①和强信号比较电路②,比较电路①的输出端一路通过光报警电路与光报警器联接,另一路通过驱动电路①外接排风装置;比较电路②的输出端一路通过声报警电路与声报警器联接,另一路通过驱动电路②联接安装在燃气管道总阀上的电动阀控装置。电动阀控装置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上的主轴,可套接在煤气总阀匙柄上的匙套、被动齿轮与主轴联接成一体,手动旋扭也安装在主轴上,主轴上套装复位弹簧,并设有90°定位杆,在壳体上还设有一个限制被动齿轮旋转角度的密封限位开关和一个复位限动挡块,被动齿轮与安装在壳体上的电机的主动齿轮啮合。当燃气泄漏时,燃气检测电路感受并输出电信号,送入下级信号放大电路放大,随着泄漏浓度的增加,放大后的电信号超过弱信号比较电路①的门楹电压,比较电路①使光报警电路工作,发光元件输出光报警信号;同时驱动电路①使排风装置(换气扇或脱排油烟机等)工作。当泄漏的燃气浓度达到设定值以上时,强信号比较电路②也开始工作,其输出信号分二路,一路经声报警电路发出声音报警信号,另一路经驱动电路②输出控制信号使电动阀控装置工作,旋动燃气总阀,使其关闭。燃气总阀关闭后,燃气不再泄漏,室内空气逐渐清新后,排风装置、声光报警装置也自行停止工作。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燃气泄漏时,既能有效地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打开排风装置,且能及时关闭总阀,使用时更加安全、可靠;在控制线路上采用了强、弱两级声光报警和排风、关闭燃气通道等措施,结构上更加科学、合理。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阀控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电动阀控装置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电子部件的外壳正视图。
燃气泄漏自动保护器由燃气检测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两级比较电路、声光报警电路及其相应的声光报警器、排风装置驱动电路和电动阀控装置及其驱动电路组成,其工作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燃气检测电路前级设有自检装置,它由内部试验气体和按钮机构组成,当按动按钮14,气体装置会发出一次燃气(此机构模拟漏气),经检测元件检测,足以使燃气泄漏自动保护器动作,即发出声光报警、打开排风装置和切断燃气总阀,从而验证燃气泄漏自动保护器工作是否正常。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阀控装置是一个电机旋动装置,它接收到电信号,就使电机旋转,扭转燃气管道总阀,使其关闭。其工作原理示意图见图2,结构图见图3。电动阀控装置包括壳体12和安装在壳体上的主轴1,可套接在煤气总阀匙柄9上的匙套8、被动齿轮6与主轴2联接成一体,手动旋扭1也安装在主轴2上,主轴2上套装复位弹簧7,并设有90°定位杆4,在壳体12上还设有一个限制被动齿轮旋转角度的密封限位开关3和一个复位限动挡块5,被动齿轮6与安装在壳体12上的电机11上的主动齿轮10啮合。本实用新型的被动齿轮6为偏齿轮,即被动齿轮的四分之一周有齿,其余四分之三周为光圆,不能与主动齿轮10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炳明;程铿源;施焕章,未经林炳明;程铿源;施焕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02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