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脉冲式活动铅笔无效
| 申请号: | 96230162.0 | 申请日: | 1996-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262494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9-17 |
| 发明(设计)人: | 杨林发;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林发;高杰 |
| 主分类号: | B43K21/22 | 分类号: | B43K21/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嘉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许忠高 |
| 地址: | 2018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脉冲 活动 铅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文具用品,特别是涉及一种书写笔类文具的特殊结构。
目前市场上的活动铅笔都是0.5毫米或0.7毫米铅笔芯的活动铅笔,且都采用尼龙对合抱住笔芯或用三棱铜爪夹住笔芯的结构,这些结构都不能很好应用在1.5-2.5毫米笔芯的活动铅笔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结构的不足,尼龙对合结构的笔芯易打滑,坠落式的三棱铜爪结构是每个铜爪二个爪尖,共六个爪尖紧紧爪住笔芯,不易使笔芯移位,而且坠落式结构推送的笔芯长度不易控制,因此,必须设计出一种适应1.5-2.5毫米笔芯的、能控制笔芯推送长度的、脉冲式的,方便广大小学生使用的活动铅笔。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的结构来实现:用薄钢板制成的内径大于1.5-2.5毫米的铅笔内管9的外径上有二个凸缘,前端凸缘挡住弹簧7,后端凸缘挡住按钮接杆10,在内管9的前端开口处加工成三等分向外分开的钢爪3,钢爪3的爪尖部略向内倾,便于使用时能有效夹住铅笔芯,内径2毫米铅笔芯1装在内管9内,内管9按装在笔杆8内,在钢爪3的前端保持一定距离安装有阻尼橡皮2,阻尼橡皮2套在笔芯1外周上,当有外力推动笔芯前送时,笔芯在阻尼橡皮2内滑动,当无外力作用笔芯1时则笔芯1因阻尼橡皮2的阻尼作用而保持固定,不会自由坠落,使用本结构时:将手指揿动按钮11,带动按钮接杆10,推动内管9,内管9克服弹簧7的压力通过钢爪3抓住的笔芯1同时向下送笔芯1伸出笔杆8外,同时裹紧钢爪3的铜圈5在向下移动过程中受到一台肩的阻挡不能向下,放松3对钢爪3,使笔芯1不再被钢爪3裹紧而轻松地被推送出笔杆8外,移开手指,在弹簧7的回弹力作用下,按钮11、按钮接杆10、内管9、铜圈5均向上移到原始位置,笔芯1因阻尼橡皮2的阻尼作用而不回升,铜圈5向上碰到由弹簧7顶着的垫片6,不能再向上,而内管9受弹簧7回弹力作用还可继续向上,到与之相连的钢爪3的斜面再度受铜圈5制约而夹紧笔芯,回到动作开始时的位置,重复掀动按钮11,即重复上述的动作过程,笔芯1会不断的脉冲式的伸出笔杆8外,可以达到按使用者的要求确定笔芯伸出长度。按扭接杆10是一固定在内管9上的连接件,其外周是轴向的与笔杆8内相配对的十字槽滑动结构,目的是使笔芯1只能上下滑动而不会旋转,便于笔芯卷削。为防止握笔手指滑向笔尖,影响视力和写字姿势,本实用新型在笔杆8的下部距笔尖18-36毫米处有一非圆形的握笔定位结构4。
本实用新型特点在向广泛用于小学生的1.5-2.5毫米笔芯的活动铅笔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结构可靠,且有利于纠正写字姿势的书写工具。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的最佳实施例进一步加以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管及钢爪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握笔定位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按扭接杆部件剖面图
实施例:一种应用直径2毫米铅笔芯的活动铅笔,具体结构如附图所示,笔杆8采用普通彩色塑料挤压而成,外圈9.2毫米,笔杆下部距笔尖28毫米处做成厚度2.5毫米、外径15毫米(对称削去两边)的握笔定位结构4,笔杆9因有两个台肩,采用便于加工的铜材制成,前部焊上成形的、富有弹性的不锈钢材制成的三等分钢爪,爪身略向外翻,使之具有一定弹性、爪头略向内折,便于爪住笔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林发;高杰,未经杨林发;高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01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