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气台炉无效
| 申请号: | 96229622.8 | 申请日: | 1996-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251106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4-02 |
| 发明(设计)人: | 傅芳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傅芳珍 |
| 主分类号: | F24C3/00 | 分类号: | F24C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东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学雯 |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 | ||
目前一般家庭用以烹饪的燃气炉具均为双炉头的燃气台炉,具有炉壳、由输气管构成的管系、炉头及控制器。使用者可同时炒菜、炖汤,以节省烹饪时间,但中式料理的烹调方式繁多,有煎、炸、煮、炒、炖、煨、卤、煲等等。烹饪之中除常见的煮、炒外,还经常一次卤一锅美味以供多餐享用,天寒时需炖食进补,都需以文火长时间的炖、煨。这样现有的双炉头燃气台炉因不能同时进行三种烹调而无法满足需要,另外,因中式料理之炒菜大多使用较大的炒锅,为使放置炒锅的同时不妨碍在另一炉头上放置汤锅,二炉头的间距势必较大,以致炉具的宽度无法缩减,占用了较大的厨房空间,而且每一炉头火焰所提供的热能向四周散发,逸散的热能难以辅助另一炉头,热能利用率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三个炉头的燃气台炉,以提供更多的加热源,提高烹调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三个炉头设计成三角状分布,使炉具的横向宽度缩小,减小炉具占用的厨房空间并提高逸散热能的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实现。
本台炉与现有技术一样,具有炉壳、由输气管构成的管路系、炉头及控制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是在炉壳的顶板挖设有三个见出孔,见出孔彼此呈三角状分布,在炉壳的前、后板间藉一梁架相连接,梁架将其中一个见出孔与另二个见出孔分隔;炉壳前板的梁架左、右侧则相应地装设有一个控制器和二个控制器;管路系由设于炉壳内部的输气管构成,输气管一端向外开通形成一入气口,以导入燃气,输气管的一部分顺沿梁架铺设固定,到相对于各见出孔处形成三个分流管,分流管的末端分别与三个炉头相连接:控制器分别由一流量控制单元及一点火控制单元组成,用以调控各炉头的使用状态。
下面以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立本示意图。它主要包含一炉壳(10)、一管路系(20)、三炉头(图未示出)及与各炉头连线控制的控制器(40)。炉壳(10)是由板本相接组成的扁矩形体状,其顶板(11)挖设有三见出孔(12),见出孔(12)的内径与炉头的火头外径相配合,使炉头(30)的火焰可通过见出孔(12)向上窜升,以加热置于其上的锅具。见出孔(12)彼此间概呈三角状分布。炉壳(10)的前、后板之间藉一梁架(15)相连接,梁架(15)将任一见出孔(12)与其它见出孔(12)分隔,炉壳前板(13)的梁架(15)之一侧装设有一个控制器(40);另一侧装设二个控制器(40),以形成操控面。管路系(20)由定位设置在炉壳(10)内部的输气管(22)所构成,输气管(22)一端向该炉壳(10)的一预定侧(后侧或左、右侧)之外开通形成一入气口,以导入燃气(图未示出),输气管(22)的一部分顺沿着梁架(15)铺设,并与梁架(15)相固接,输气管(22)相对于炉头的预定处形成三个分流管,各分流管末端分别与各炉头相连接,以引导燃气至各炉头。各控制器(40)分别由一流量控制单元及一点火控制单元所组成,藉以分别调控各炉头点火及火焰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提供三个可同时加热的炉头,使用者可同时进行炒菜、炖汤、卤味等作业,节省了烹调时间,符合中式料理的需要,且因各炉头呈三角状分布,缩小了炉头间横向距离,但仍可保持各炉头间的直线距离,三种烹调同时进行也不至会相互妨碍。而其纵向深度虽稍有增加,但仍在一般标准料理合的范围内,充分利用了厨房有限的空间,而且,由于各炉头间的横距缩小,在各炉具同时使用时,火焰遇锅具底侧阻滞而向周侧窜爬时,向周遭逸散的火焰热能可对邻锅形成辅助加热,以充份发挥燃气的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芳珍,未经傅芳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96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