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压密封球阀无效
| 申请号: | 96229201.X | 申请日: | 1996-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252922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4-23 |
| 发明(设计)人: | 姜福智;王林;王献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一一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16K5/06 | 分类号: | F16K5/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衷诚宣 |
| 地址: | 2000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球阀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充压密封球阀,属于高温阀。
目前,国内使用的煤气—化工—热电三联供装置,是采用美国φ2600U-GAS系统。在该系统中使用的充压密封球阀(如图3所示),其主要由阀体、阀盖14、阀瓣17、密封件18及气动结构等组成。该充压密封球阀是在系统压力为0.25MPa气、固两项介质,高温200℃的环境中,并保证系统不泄漏的条件下工作。该阀的结构,是充气膨胀密封结构:软密封充压膨胀鼓出抱紧阀瓣与之紧密贴合,达到密封效果;硬密封阀瓣的面是完整半球面,阀体结构庞大,启闭时软、硬密封间摩擦接触面积大,摩擦力矩相应增大,同时阀瓣转动惯量大,冲击也大,对气动执行机构要求高,不利于阀瓣的启闭;另外,阀瓣的启闭,由气动机构将阀瓣从相对于阀体的氟橡胶密封圈旋转由0~90度,为启的过程;闭时从90~0度。阀瓣在打开后,其半球的前部会阻塞固体物料的流通,即流通面积减少了;硬密封阀瓣表面硬度低,微量泄漏即可造成表面的损坏、磨损及腐蚀等严重,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阀瓣表面被磨出一道道很深的沟槽,造成密封失效。
鉴于前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变阀瓣的结构,减少其重量和摩擦面积,延长阀瓣的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请参阅图1、2所示,在保证阀瓣下部与氟橡胶密封圈结合的有效密封面积的前题下,将原有阀瓣完整半球体上部的非密封面去掉,制成平顶面,并在下部有效的密封面上,设有耐磨层,该耐磨层为硬质合金粉末层,而硬质合金粉末可为钴基或镍基、铁基合金粉末层等。由于,去掉了阀瓣完整半球体上部的外密封面,使阀瓣的重量大为减轻,其转动贯量也小了,摩擦面积也少了,在阀开启时扩大了固体物料的流通面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由于,阀瓣结构的改变,在保证阀瓣与氟橡胶密封圈的有足够的密封面的前提下,去掉了原阀瓣上部非密封面,并在阀瓣密封的球面上设有耐磨层,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重量轻、转动贯量小、摩擦面积小,并扩大了固体物料的流通面积,提高了阀的品质,延长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从以下附图与实施例中得到进一步的说明:
图1,系本实用新型纵剖示意图。
图2,系图1中充压膨胀密封副放大示意图。
图3,系现有技术纵剖示意图。
图面说明:
1—气动机构,2—阀体,3、14—环座,4、15—金属环骨架,5、l3—阀瓣体,6、17—阀瓣,7—上圆盘,8—下圆盘,9—环形球面板,10、16—阀盖,11、18—氟橡胶密封圈,12—耐磨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述: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充压密封球阀,由阀体2上分别装有环座3、阀盖10和金属环骨架4,而氟橡胶密封圈11套装在金属环骨架4上,并置于环座3与阀盖10之间;阀瓣6:由上圆盘7、下圆盘8,并在上下圆盘7、8的周边上设一环形球面板9组成,并与阀瓣体5连成一体,另在环形球面板9的表面上,喷焊有高温硬质钴基合金粉末层(或镍基合金粉末层、铁基合金粉末层)12;气动结构1穿过阀体2与阀瓣体5互连成一体。阀瓣6与阀体2上的氟橡胶密封圈11紧密配合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一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一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92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洗碟碗刷
- 下一篇:桌面的高度及角度可调整的桌体





